曾被银行业视为“揽储利器”的长期限定期存款,如今正面临库存“告急”的局面。
《中国银行保险报》实地走访后发现,当前不少银行的特色存款产品、大额存单,其最长存期已缩短至3年,更长期限的产品难觅踪迹。
一方面,部分长期限的储蓄产品已悄然从银行的产品列表中下架,尤其是此前备受储户青睐的5年期高利率产品,逐步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对于仍选择保留的中长期产品,银行也附上了更为精细的管理规则,例如设置起存金额门槛、调整利率浮动机制等,以此平衡揽储需求与盈利压力。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承压的现实困境。在此背景下,行业正对中长期储蓄产品展开全面的重估与调整,调整动作主要呈现两大方向。
为何停售5年期定存产品?
这主要与息差压力有关。因为如果银行的贷款收益无法覆盖高息存款的成本,就会导致息差收窄,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而停售5年期定存产品,可以有效降低资金成本,优化负债结构,提升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
从整体市场环境来看,当前市场利率处于下行通道,银行吸收长期高息存款的成本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长期限的高息存款或越来越稀缺。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竞争的加剧,未来银行可能会更加注重资产负债管理,灵活调整存款产品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监管要求。
而对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传统的长期稳定收益渠道减少,单一的存款方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需要更加积极地探索其他稳健的渠道,以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锁定利率有妙招!
可以将资金分为“短钱”和“长钱”。
对于短期内用不到的资金,可以选择期限相对长一些的定期存款或大额存单,一方面利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可以提前锁定一段时间的收益,避免短期内受到利率下调的影响。
而如果是长期闲置的资金,则可以选择配置增额终身寿险或终身年金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安全性方面,两者都属于人寿保险,保险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权益都写进保险合同之中,安全性都很高。
收益方面,两者都具有复利效应,可以助力资产增值,合同一经签订,现金价值都会写入保险合同,未来不会受到市场波动和利率下调的影响,可以锁定长期利率,保障终身。
功能方面,终身年金险到达约定的领取时间,就会按年或月定时定额发放年金,领取周期与生命等长,适合补充我们的养老金。
而增额终身寿险相对“灵活”一些,正常情况下被保险人身故触发给付条件,一次性赔付给受益人。不过如果急需资金周转,增额终身寿险可以部分减保,灵活性相对更高一些。适宜当作企业的备用金或家族的传承工具。
什么是增额终身寿
其实增额终身寿险是什么,已经很好的展示在其名字上了,即“增额”、“终身”、“寿险”,简单来说就是保额会增长、保障持续终身的寿险。
关键词一:增额
是指保单的有效保额每年以一定比例复利递增,一直持续终身。
2025年8月31日后,写进合同条款的增额寿保额增速最高不超过2.0%(不含增额红利部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保险进入2.0时代”的真实反映。
而当保额有所增加时,现金价值自然也会随着保额的增加而增加,这也就是增额终身的一大亮点。
PS1:复利,就是利息还生息,利滚利。在数学上是指数函数,而单利是线性函数。
最典型的就是银行定期存款,就是单利。比如1000000在银行存款按照1.3%的利率存5年,到期后可以从银行拿到的本息之和=1000000+1000000*1.3%*5=1065000元
如果是复利本息和=1000000*(1+1.3%)=1066712元,复利比单利多了1712元,
而如果利率增加,期限拉长呢?复利效应会更加明显。
比如利率2.5%,期限是10年。1000000*(1+2.5%)=1280084元,收益会秒杀单利。
PS2:现金价值就是保单的价值,其实就是我们的账户余额。意思是当我们退保时,保险公司退给我们多少钱。
关键词二:终身
这个好理解,其保障期限是终身有效,包括提供的身故/全残保障、以及账户中收益的增长。
只要被保人还在,没退保,保险合同就可以有效。这是一份兼顾长期保障+长期理财的产品。
![]()
关键词三:寿险
寿险指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也就是包含身故责任,简单理解就是人没了就赔钱的保险。
PS:大家看看自己的保单,发现保单页的基本保额会低于咱们所交保费。就是因为这个身故责任是有成本的。
小结一下:
增额终身寿险是可以看做是一个包含身故保障及攒钱账户的保险。
可以作为长期理财的一个产品规划,把钱放在里面复利增长,
需要用钱的时候,再通过减保进行操作;
也可作为传承所用。
增额终身寿爆红顶流的背景
增额寿真正爆红成为市场追捧顶流,是在2020年之后,特别是2022年开始一骑绝尘,其背景主要有三个:
一是2018年颁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俗称“资管新规”)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本来是2021年起实施,因口罩原因从2022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
意味着理财市场打破保本保息,告别“刚性兑付”时代。
我自己个人2023年买的银行理财,连续亏损了近2年,最高亏损比例达到40%。而增额寿作为现金价值写进合同的,并提前锁定复利,极具吸引力。
二是口罩影响,增强了大众的避险情绪,对安全和确定的金融产品需求高涨。
![]()
![]()
三是通缩的周期,利率下行加速。
特别是2022年4月人民银行建立存款市场化调整机制。到2025年9月,国有银行存款利率经历了6轮降息,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2.65%下降到1.3%;
另外,普通型人身保险的预定利率随之从2023年开始也经历了3轮集中下调,从3.5%下降到2%。
能实现现金价值复利增长的增额寿,逐渐成了储蓄型保险的代名词,占据了银保渠道的“C位”。
虽然银行基层理财经理更多的是话术引导,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在推广方面教育了大量客户。
小结一下:
增额终身寿险是顺势而火的爆品,是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能提前锁定现在利率,协助我们穿越周期的一大利器。
因为现在的利率,也许是未来10年能遇见的最高无风险收益率。
增额终身寿的主要功能
1、保障功能
作为寿险,增额终身寿的保障功能就是身故或全残赔付。
在增额寿中,身故金的约定通常是三个值取其大,被保人身故时,下面三者取最大:
【当年度保单的有效保额、现金价值、已交保费*对应的给付比例(1.2/1.4/1.6)】
2、攒钱功能
体现在它的现金价值上。
增额寿的现金价值每年会复利增长,上面已经解释了复利的功效,而且终身有效。
增额寿在投保时,保底的现金价值就是白纸黑字写进合同的,所见即所得。如果是分红型,还可以享受分红的红利。
![]()
3、锁息功能
引用《人身保险投保提示书》里的那句话——【人身保险具有保障和长期储蓄功能,可以用于为人们的生活进行长期财务规划】。
而长期财务规划就是用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
虽然只比收益略微片面,但在有保障功能的前提下,锁定现在的预定利率(也许是未来10年的最高无风险利率),我认为是它核心功能之一。
增额终身的分类
根据含不含分红,增额寿可分为两类:
1、固收型增额寿
目前预定利率上限为2%,基本保额增速为2%,现金价值为确定数据,白纸黑字的写进合同,不受利率下行的影响,复利增值,第一梯队的产品,收益能达到1.9%+的复利。
2、分红型增额寿
目前预定利率上限为1.75%,基本保额增速为1.75%,除写进合同的确定的现金价值外,还包含红利。
而红利部分是不低于保险公司可分配盈余的70%,相当于是投保人可以共享保司的经营成果。
所以分红非常有想象空间,能让产品具备更高的收益潜力,甚至有机会突破3.2%(监管2024年的限高)复利以上!
2025年8月31日之后,分红型的保底利率比固收型的最高预定利率差额只有0.25%,之前两者的差距,至少都在0.5%。
其实,这也是监管部门通过定价,来引导大家转向分红险,这也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看到说“现在是分红险的盛宴”背后的原因。
另外一点非常重要,分红险的收益,保司是有经营目标的(演示利率),而这个经营目标是受到监管部门审核,还要进行后评价的(分红实现率)。
增额终身寿的优点
增额寿的优点可以概括为三点:安全系数高、长期收益确定、灵活性强
![]()
1、安全系数高
在大陆境内,有三类金融产品能实现安全不亏本:50万以内的银行存款、国债,以及人寿类保险增额终身寿险,正是人寿类保险的重要品类。 保单的安全性远超很多人的想象,甚至比银行存款更有保障。银行存款虽有存款保险护航,但保障上限仅为50万;而人寿保险的安全,有着更坚实的支撑。无论保险公司是中资、合资还是外资属性,人寿保险的保单都不受公司经营风险影响。即便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相关保单也会被打包转让,保障责任持续有效。这一保障并非监管的口头承诺,而是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从法律层面为保单安全筑牢了防线。
2、长期收益确定
首先要明确的是,增额寿的核心优势在于收益确定性和长期锁定性。保单每个年度末的现金价值从投保时就写入合同,从合同订立起,终身收益的保底部分(包括分红型的保底权益)均有明确约定,不存在波动风险。监管部门在《人身保险投保提示书》中明确,人身保险兼具保障与长期储蓄功能,核心作用是长期财务规划——这也清晰划分了它与银行存款、国债的定位:银行存款、国债更适合5年内的短期资金规划,而增额寿聚焦5年以上的长期资金配置。实际使用中,增额寿前5年通常处于现金价值积累阶段,复利收益和时间价值会在第5年现金价值“回正”后逐步凸显。当前市场环境下,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跌至1.3%,5年期国债利率也仅1.7%,且下一个5年的利率走势存在不确定性。相比之下,增额寿的收益率在保单生效时就已锁定:固收型可稳定享受终身接近2%的确定收益,分红型则在保底收益基础上,为长期收益提供了更多向上空间。因此,理财选择可明确区分:若资金5年内需要使用,从收益灵活性角度,优先考虑国债或银行存款;若资金短期内无需动用,计划做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增额寿是更稳妥的选择,既能锁定长期收益,又能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
3、灵活性强
前期,增额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比较低,一般有5年的回血期,最快的有3年,可以理解为封闭期。
在封闭期内保单的现金价值会低于所交保费,如果退保会造成资金损失。
但是只要过了这个封闭期,现金价值已回正,在增值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有需要,就可以在符合保司规定的前提下,以减保或者退保的方式,把现金价值拿出来花,不需要等到身故出险了才能拿。目前大部分产品申请减保均可在线上操作,方便快捷。
以上是把钱拿出来花的灵活性。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是,缴费的灵活性,这是其他金融工具不可比拟的。
如果我们想锁定100万资金的收益,但是目前一次性拿不出100万,我们可以选择分期缴费的方式,比如选择5年,每年20万,甚至可以选择月缴。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此100万均锁定在目前的利率。
即使在缴费期,又降息了,依然不影响之前锁定的利率。
这在利率下行期,是银行定期存款无法比拟的。毕竟四大行连5年期大额存单都停了,你想想,背后是什么原因?
增额寿的适用场景
1、无明确目的的强制储蓄
就像前文阐述的,提供分期缴费的方式,锁定现在的收益率,让自己强制攒钱,以细水长流的方式把钱留下来,增加安全感,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也防止随意被挪用。
2、给孩子的教育金/婚嫁置业金
给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准备教育金或者攒婚假置业金。这些是给未来确定要支出的必要开支提前安排,这其实也是对子女的托举。
3、家庭资产配置的中长期理财
在资产配置的角度,投资渠道分散,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
特别是5年或以上中长期不用的钱,可以通过保单来锁定利益,利用时间的魔力来增值。
4、重疾险替代
身体健康状况不好或者年龄偏大的人可能无法购买健康险,特别是重疾险,可以考虑用增额终身寿险来为自己攒下一笔钱,专款专用来储备一笔医疗金。
增额寿的保障杠杆不大,更多的功能在于储蓄,因此他的健康告知相对于重疾险产品以及定额寿险产品都要更加宽松,投保年龄的限制也比较宽松,有些产品70岁还能投保。
对于投保重疾险产品有一定难度的朋友,增额寿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
5、家庭/企业风险隔离
比如,父母给子女投保增额寿,或者婚前自己帮自己投保。
可以作为婚前婚后的资产隔离,规避因婚姻风险造成财富缩水。
如果是没有共同债权债务的父母可以给企业主投保,该保单可以做家庭和企业资产的隔离等,可避免家庭资产因企业债务问题被分割,确保家庭稳定性。
6、资产定向传承
相较于直接立遗嘱,作为资产传承的工具,通过指定身故保险金受益人的方式,让身故后的财富精准传向合适的人。
保单的私密性、掌控性,使得投保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财富的传承。
给谁、给多少、什么时候给,都可以自己说了算,又不让其他人知道,不失家庭的和气。
这样除了能够避免可能存在的遗产纠纷之外,还能够享受到资产的无风险增值利益。
按照国际经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利率下行也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趋势。因此对于稳健型投资者而言,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早点选择这两种保险,助你锁定利率、赢在未来!
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号整合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赞+,分享给你在乎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