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年轻人就业难,我就觉得像调色笔一样,现在叫浅蓝色,以后叫深蓝色,5年、10年以后会更难。你现在送个外卖,都有本科生过来抢饭碗,难不难?很难。别人说现在的大学生是“保送生”,什么叫“保送生”啊?就是做保安和送货,就这个逻辑。
但是,如果我们不调整心态,或者国家不重视这个问题,未来十年的就业形势会比这还要残酷。因为我们前10年、20年前扩招,一年大学生最多达到一千七八百万人,很难有这么多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工作机会。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快速发展了40多年,想再用这个速度发展是不可能的,就是这个逻辑。
另外,现在从日本、欧美来看,正在打破对学历的崇拜和神话。我们70后那代是“鲤鱼跳龙门”,对不对?考上大学,考上北京大学,就能在北京工作,还包分配。你们几乎是最后一届包分配的,1979年出生的那一批人之后,就没有包分配了。
现在经济发展不好,大学生面临学历贬值的问题。以前,学历是阶层跨越的重要手段或门路,是跃升之门。现在,你在海外留学回来,投个简历试试看,有哪个单位要你?海归都可能只能送外卖了。这不是开玩笑,有可能这么悲惨。
本质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高速发展100年,很难很难,我们要调整这种心态。我在德国看到过一些案例,觉得德国解决得非常好。德国大概在初中开始就对小孩进行分层。中国则是每个人都希望小孩去试一把,都去考清华、北大,实在不行了才做其他打算。中国为什么补习班那么多?
初中的家长都没放弃,直到高中成绩还不行,到了高二,还想能不能高三再冲一把,想冲的还是北大、清华、985、211,还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找一个好工作。
现在这个模型不在了,学历贬值了,真的,海归都可能只能送外卖了。这不是危言耸听,真的是这样。我在德国看到的就是,他们在初中就给学生分层,比如根据学生的家庭出身和学习能力,建议适合做护士或技工。德国的技工学校很厉害,中国每年毕业1000多万大学生,德国一年毕业几百万技工,这些技工让德国制造快速崛起,成为一张名牌。
所以我觉得中国也会回归职业教育。随着经济的低增长,随着学历进一步贬值,大学生就业或者年轻人就业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整体的逻辑是什么?学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技能。因为说“我很有能力,我能写、我能说”是没用的,你有什么技能?你会不会开挖掘机?说难听点就是这个逻辑,那些不可量化的能力都不行。
所以我觉得现在大学生就业、年轻人就业难,未来会更难,还不如趁早掌握一门技能——这不是开玩笑,就是这么残酷。给大家的建议就是,焦虑也没有用,要面对这个现实,这是我觉得一代人的命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