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到日本签证要涨价的消息我第一反应是翻出抽屉里那本还没过期的五年多次签。 这本蓝色小册子三年前办下来只花了6000日元现在听说可能要涨到上万日元突然觉得手里的证件烫手了起来。
![]()
日本外务省这次调整的理由听起来挺官方。 他们说疫情后审核材料变得更繁琐行政成本增加了。 确实现在办日本签证要准备的材料比三年前多了不少收入证明、银行流水、行程计划少一样都可能被拒签。
更让人玩味的是他们提到的“观光公害”这个说法。 去年在京都清水寺我亲眼见到工作人员举着“请勿停留”的牌子在人群里穿梭。 游客多得连拍张照片都要排队当地居民投诉游客噪音的新闻也时有耳闻。
![]()
仔细想想日本政府这个理由站得住脚吗? 2024年访日游客数量已经突破3600万人次创下历史纪录。 2025年1-9月这个数字达到了3165万人次全年有望突破4000万大关。 中国游客是绝对的主力军2024年日本发放的签证中中国公民占比高达七成超过524万件。
中国游客在日本的人均消费达到1.2万元远超其他国家游客。 这些真金白银的消费撑起了日本不少商场和餐厅的生意。 大阪心斋桥的药妆店、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随处可见中文导购和支付宝标识。
![]()
日本政府似乎信心满满认为这点涨价不会劝退游客。 现实是旅游选择多得是。 泰国单次签证费才230元左右东南亚的性价比优势一下子凸显出来。 就连欧洲一些国家的签证费相比涨价后的日本可能也显得“亲切”了许多。
已经有旅游从业者透露最近咨询日本线路的人明显少了更多人开始关心东南亚行程。 某旅行社的销售经理说上周日本线路的咨询量下降了30%而泰国和越南的咨询量上升了40%。
![]()
日本政府还在考虑改变收费模式从现在的“签发时收费”变为“申请时收费”。 这意味着万一签证被拒申请费也打了水漂风险和成本进一步增加。 这种做法和欧美国家一致对中国游客来说无疑增加了不确定性。
离境税也在讨论从目前的1000日元涨到3000日元。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赴日游的成本恐怕要增加近千元。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
有意思的是日本对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在内的120多个国家游客实行短期签证制度对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74个国家和地区却实行免签。 这种差别待遇引发了不少讨论。
京都市将从2026年3月起大幅提高住宿税最高税额达每人每晚1万日元。 这和签证费上涨形成了联动效应。 游客不仅要面对更高的入境成本在日本境内的消费也会水涨船高。
![]()
日本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游客在日消费总额超过1.5万亿日元。 这个数字让日本旅游业者既爱又忧。 他们需要中国游客的消费又要应对游客过多带来的压力。
有分析认为日本政府此举意在筛选“高质量游客”。 通过提高门槛让那些消费能力更强的游客继续选择日本而预算有限的游客可能会转向其他目的地。
这种策略的风险也很明显。 2019年之前日本政府还在大力推广“观光立国”战略各地都在积极吸引外国游客。 如今态度转变如此之快让人不禁怀疑日本旅游业的承受能力。
大阪环球影城的工作人员说节假日园区内游客密度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热门项目排队时间经常超过两小时园区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 这种情况在日本多个热门景点都在上演。
![]()
日本政府计划从2028年4月起构建本土化网络安检体系推行名为日本电子旅行授权系统(JESTA)的线上入境预先审查机制对免签入境旅客收取约3000日元费用。 这意味着即使是免签国家的游客未来也要支付额外的费用。
有观点认为日本此举是在模仿欧洲的ETIAS系统。 欧盟从2025年开始对免签入境旅客收取7欧元的旅行授权费。 这种全球性的趋势似乎正在形成。
![]()
日本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旅游业复苏的速度远超预期。 2024年的游客数量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而配套设施和服务人员的数量却还没有完全恢复。
东京浅草寺附近的民宿老板山田先生说今年旺季的入住率超过90%员工短缺让他不得不拒绝部分预订。 这种情况在日本旅游业相当普遍。
日本餐饮业也面临类似困境。 东京新宿区一家居酒屋的经理表示外国游客增多确实带来了生意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让服务压力倍增。 他们不得不雇佣更多会外语的员工这增加了人力成本。
这些现实问题或许能部分解释日本政府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调整签证政策。 问题的关键在于单靠提高费用是否能真正解决“过度旅游”的问题。
京都一位传统文化保护人士指出游客增多确实对古建筑保护造成了压力。 清水寺的木制台阶需要更频繁的维修而这部分成本目前主要由门票收入承担。
另一方面日本乡村地区却仍在苦苦吸引游客。 和热门城市的“过度旅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偏远地区的旅游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日本政府似乎陷入两难境地:既要维持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益又要缓解热门地区的接待压力。 提高签证费用成了他们选择的折中方案。
旅游业者对此看法不一。 东京一家专接中国团的地接社负责人说他们已经感受到市场的变化。 高价团受影响较小中等价位的团队游预订量明显下滑。
有趣的是日本民众对游客增多的态度也存在分歧。 在旅游区经营的商家普遍欢迎外国游客而普通居民则更关注生活环境受到的影响。
这种矛盾在大阪道顿堀尤为明显。 餐馆和商铺灯火通明欢迎游客附近的住宅区却贴出“禁止游客通行”的告示。 当地社区甚至组织居民轮流值班劝阻游客进入居民区拍照。
日本政府计划将新增的签证费用部分用于改善旅游设施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具体分配方案还在讨论中预计会向游客密集的地区倾斜。
有专家指出日本可以借鉴欧洲一些国家的做法比如实行景点预约制、开发替代性旅游路线等。 这些措施需要时间落实而游客增长的压力却是迫在眉睫的。
签证费调整预计将在本月出台的综合经济方案中正式公布最快于2026年4月起实施。 这意味着还有一年多的缓冲期旅游业者和游客都可以做好准备。
一些精明的游客已经开始行动。 旅行社反映近期咨询五年多次签证的人数明显增加。 很多人都想赶在涨价前锁定当前的价格。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对多次签证的审核可能会更加严格。 收入要求和工作稳定性都可能提高标准这又给想办长期签证的人增加了不确定性。
日本旅游业这十年来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变化。 从安倍晋三推行“观光立国”战略到疫情时期的冰封再到现在的快速复苏政策调整似乎总是慢半拍。
这次签证费调整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观察市场的反应。 可以肯定的是日本旅游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追求数量转向注重质量。
对于中国游客来说这也可能是个重新思考旅行方式的机会。 或许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日本那些不太知名同样精彩的地方避开人山人海的热门景点。
毕竟旅行最重要的是体验和感受而不是打卡和购物。 如果签证费用上涨能促使我们更深度地探索日本或许也不是件坏事。
现实往往是预算有限的游客会首先被挡在门外。 这又引发了关于旅游公平性的讨论:是否只有经济条件好的人才有权利体验不同的文化?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每个国家都有权制定自己的入境政策而游客则用脚投票。 市场的力量最终会找到平衡点。
现在2026年之后去日本旅游会更贵。 至于值不值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