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癌症,听起来遥远,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据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中国癌症报告》,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450万例,相当于每天1.2万人确诊,平均每分钟就有8人步入“癌门”。
很多人一听癌症就慌了,但真要追根溯源,其实大多数癌症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天灾”,而是日积月累的“人祸”。
医生坦言:大多数癌症患者,在发病前身上都有一些共通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不起眼,却极具“杀伤力”。
![]()
你有没有?赶紧自查!
一、长期熬夜——癌细胞最爱的生存土壤
你是不是也习惯了“夜间不睡、白天乱困”?长期熬夜,不仅让你第二天像“行尸走肉”,还在悄悄破坏你的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长期熬夜会导致褪黑素分泌紊乱,而褪黑素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中华肿瘤杂志》2021年一项研究指出:熬夜与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高发癌种存在显著关联。
尤其是夜班族、直播博主、程序员等高强度“夜行者”,患癌风险远高于普通人。
![]()
医生提醒:睡眠是人体自我修复的关键时期。每天保证7小时以上睡眠,并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是最基础的防癌操作。
二、吃得太精细——癌症的“温床”
现代人吃饭越来越“讲究”,精加工的白米白面、大鱼大肉、各种奶茶甜品一应俱全,看起来“营养丰富”,其实问题大了去了。
膳食结构失衡、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正是癌症高发的重要诱因之一。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长期高脂、高糖、低纤维饮食,会显著增加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概率。
![]()
特别是红肉(牛肉、猪肉)摄入过多,与结直肠癌的风险正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15年就将加工肉类列为1类致癌物。
医生建议:控制红肉摄入,每周不超过500克;多吃全谷物、豆类、深色蔬菜,每天摄入25克以上膳食纤维,才是更“抗癌”的吃法。
三、动得太少——癌细胞悄悄“入驻”
上班坐着、下班躺着、出门靠车。久坐不动,早已成为现代人的常态。
![]()
问题是,人体的免疫细胞需要“动”起来才更活跃。而长期缺乏运动,会让免疫系统“打瞌睡”,癌细胞自然就有了可乘之机。
《中国居民运动指南(2021)》指出: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可显著降低癌症发生率。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也显示:规律运动的人群,患乳腺癌、结肠癌、肺癌等的几率比久坐人群低30%以上。
医生建议:每天至少走够6000步,或每周三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是最经济有效的“抗癌药”。
![]()
四、总是憋着——情绪压抑也是“致癌剂”
你是不是有时很委屈、很生气,却总说“忍忍就过去了”?殊不知,这种“压抑式情绪”,也是癌细胞的温床。
中医讲“情志内伤”,西医更明确指出:长期慢性压力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紊乱,增加肿瘤易感性。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曾对2000多名肿瘤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发现其中超过60%的人发病前有明显的情绪压抑、创伤事件或家庭冲突。
![]()
尤其是乳腺癌、胃癌、肝癌等类型,与情绪因素关系密切。
医生提醒:情绪不能“闷烧”,要学会及时疏解。可以通过倾诉、运动、冥想、心理咨询等方式调节心态。心理健康,本质上也是免疫力的一部分。
五、体检年年拖——小病拖成大癌
很多人对体检的态度是:“我现在没啥问题,等有时间再查。”
但癌症往往就是这样被“拖”出来的。早期没症状,一旦有了感觉,往往就已经到中晚期。
![]()
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显示:我国癌症早诊率不足3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比如:结直肠癌早期5年生存率超过90%,但一旦转移,生存率直接降到10%以下。
医生建议:年满40岁后,应每年进行一次基础健康体检,针对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胃肠镜、低剂量肺CT、乳腺/甲状腺超声等专项筛查。
别等身体出问题才想起体检,到那时,可能已经来不及。
![]()
癌症看似突然,其实早有“蛛丝马迹”。
长期熬夜、饮食不当、久坐不动、情绪压抑、不做体检……这些看似“生活习惯”的问题,正是癌症悄悄“埋雷”的过程。
改变,从现在开始。
别等“确诊那一天”才追悔莫及。你的生活习惯,决定了你的健康走向。
权威参考文献: [1]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癌症报告2024. [2] 世界卫生组织(WHO). 加工肉类致癌评估报告. 2015. [3] 中华肿瘤杂志. 熬夜与癌症关系研究. 2021年第43卷第6期. [4] 中国居民运动指南(2021年版). 国家体育总局. [5]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患者心理状态与发病关系研究报告.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