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国正者,唯汉与明”——这八个字像老茶馆里的醒木,一拍下去,满座都觉得自己听懂了。可细想,刘邦和朱元璋真就比其他开国者干净?不过是史书把他们的脏衣服洗了又晒,晒了又洗,最后只剩下一股太阳味。
先说秦。嬴政的户口本确实不好看,关中老贵族眼里的“西戎私生子”,可人家真把六国打成了粉末,车同轨、书同文,连骂他的儒生都得用他的小篆写檄文。问题出在“打完不哄”——徭役像大秦996,修完长城修阿房,咸阳宫灯火通明,却是拿天下当蜡烛烧。合法性?他压根没打算讨谁喜欢,直接用法家锁链把天下捆成粽子。结果陈胜一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粽子散了,糯米满地,大家才想起:原来暴力不是答案,只是问题的开始。
![]()
再说唐。李渊起兵时给杨广哭丧,哭得比亲儿子还伤心,转头就霸占隋朝表妹。玄武门那天,李世民一箭射穿哥哥喉咙,血溅在长安地砖缝里,三天没冲干净。可没人记得这些——贞观之治的米价五文一斗,百姓掂着铜钱觉得:天就是这么蓝的。可见“正”不全是血统,有时是粮价。
![]()
宋的剧本更离谱。赵匡胤“黄袍加身”演得跟临时工被迫当老板似的,可陈桥驿的兵将早把刀磨得锃亮——不演就得真砍。之后杯酒释兵权,把武将哄成地主,朝廷像养老院,敌人打过来先送岁币,送得汴京瓦子勾栏夜夜笙歌。直到靖康年,金人把徽钦二帝押去五国城“坐井观天”,东京人才发现:原来花钱买的和平,利息是祖宗。
![]()
最尴尬的是晋。司马炎逼魏帝曹奂禅让时,洛阳街市挂红绸,司仪喊“尧舜禅让”,结果曹奂下台当天,连府邸的铜雀都被人偷走了。更惨的是后世把“司马”姓骂成狗,以至于东晋南渡后,王羲之写《兰亭序》都不敢提祖宗功业,只能聊天气和酒。
![]()
看明白了?所谓“得国最正”,不过是底层逆袭的爽文滤镜。刘邦入咸阳先约法三章,转头就背项羽;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登基后杀功臣比杀猪利落。他们真正的护身符是:活成了老百姓想象里的自己——“要是当年起义的是我……”
![]()
合法性这玩意儿,像西安城墙的砖:远看是古迹,近看每块都刻着“XX县烧制”“XX匠人”。有的砖敲起来空鼓,有的砖缝里长着狗尾巴草,但只要你站在墙根下抬头,还是会叹一句:真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