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
临汾和大同这两个山西的老牌城市,最近的变化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
它们不光在外表上亮眼,还悄悄在转型升级,做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动作,真的是让人感受到城市的生命力。
说到临汾,文旅融合走得挺快的。
黄河文化体验季刚上线,沉浸式演出《大河之魂》用全息投影把大禹治水的故事搬到了眼前,挺震撼的。
洪洞大槐树也完全数字化升级,游客可以用AR技术“寻根问祖”那简直就是穿越时空的体验。
旅游交通方面,临汾尧都机场新增了三亚、哈尔滨的航线,别小看这点,它让“北国冰雪”跟“南国暖冬”轻松串联,冬天来临也更方便了。
而且,市区到壶口瀑布的旅游巴士全部换成新能源车,这路子走得也挺舍得。
非遗传承会让人觉得更真诚——乡宁空心月饼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工坊里还能体验石磨碾麦、木模压花,那手工味道让人暖心。
![]()
其实就是告诉你,文化不只是挂在墙上的古董,可以活在我们的日常中。
大同这边更像是个“能量实验室”。
光伏电站发电突破50亿千瓦时,又有“熊猫光伏”成了网红打卡点,能源转型的寻梦之旅不止步。
国家矿山公园不仅仅是个景点,还可以VR体验探秘矿井,科技元素加持,带感!
文化保护方面,云冈石窟做得不错,3D打印复制的窟展示出人们的匠心,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古老艺术的生命力。
嘴上说好吃不如试试——大同的美食地图出炉,136家餐馆亮相,还推出“烧麦雪糕”,杭州亚运会上的刀削面机器人,真是科技+美味的完美结合。
环境方面,两个城市都在偷偷“变帅”。2023年临汾空气质量超256天,通过努力,空气变得比过去更干净。
![]()
这种变化,不是靠喊口号,而是真刀真枪的实干。
旅游方面,临汾偏重“根祖文化”,大同则聚焦“能源转型”。
今年五一假期,两城游客都迎来了涨幅,临汾23%,大同31%,说明他们的转型策略还挺得人心。
未来,大西高铁年底开通,大同到临汾的时间缩到2.5小时,快速道路把两地的联系越绑越紧。
这一路走来,两座城市都在用行动告诉你,变得越来越好,不再是历史的“老古董”,而是充满未来感的“新面孔”。
其实,城市的变化不都得找“看得见”的东西吗?
不用太复杂,眼前的这些微小升级,就是它们最有温度的证明。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