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间,台儿庄因运河改道而日渐繁盛,南来北往的商贾官吏在此驻足,更有风水先生四处寻访吉地。相传一位姓叶的钦天监辞官后,沿京杭大运河南下,行至台儿庄运河北岸时,忽见两片清流自东而来——一脉是发源于山亭大鹰台南麓的峄城大沙河(古称氶河),裹挟着山林灵气;另一脉是源自抱犊崮的泇河,携着崮山雄浑之气,两河在龙口、加口村先后汇入运河,形成“双水夹岸、三河汇流”之势,正合风水术中“两水夹处是真龙”的上乘格局。
叶先生登高远眺,见这片泥沙堆积而成的平原上,有一处高地海拔显著高于周边,土性肥沃,气脉充盈。他踏地勘测,发现高地西南隅天然缺角,恰好对应八卦中的“未申”方位,与北宋《地理新书》所载“未申不足,居之宜官禄”的吉论严丝合缝——双水汇流聚财气,高地立宅藏龙气,缺角布局纳官禄,三者合一,正是可遇不可求的风水宝地。叶先生当即在此结庐而居,并写下《台儿庄吉地记》,盛赞此地“水绕如带,地高如台,缺角藏巧,福禄自来”。
岁月流转,这片吉地历经百年风雨,始终灵气未散。清末民初,台儿庄商贾云集,一位经营粮栈的王姓商人偶然得见《台儿庄吉地记》,散尽千金买下这片高地,建起宅院群落。王家世代秉持“诚信营商,耕读传家”之道,果然人丁兴旺,族中子弟多有入仕为官者,更有经商奇才将生意做遍运河沿线,成为台儿庄有名的望族。当地人都说,这是双水龙气与吉地格局的庇佑,连大沙河上康熙年间修建的元善桥,都似双龙卧波般,为这片土地加持福泽。
抗战时期,台儿庄大战烽火连天,这片高地因地势较高,成为军民隐蔽的天然屏障。战后重建,人们愈发珍视这片历经劫难却依旧祥瑞的土地。如今,桂语江南小区择址于此,延续了“高地立宅、未申缺角”的风水格局,双水汇流的盛景依旧——大沙河清澈如昔,泇河碧波荡漾,运河商船往来不绝。小区居民中,既有勤勉奋进的公职人员,也有事业有成的创业者,恰应了“居之宜官禄”的古训。
闲暇时,老人们常坐在小区的观景台上,讲述叶先生寻吉地、王家兴家业的故事。他们说,台儿庄运河北岸的好风水,从不是天生而成——是三河汇流的自然灵秀,是《地理新书》的古训指引,更是世代居住于此的人们,以诚信为本、以勤勉为基,与这片土地相互滋养的结果。真正的风水宝地,从来都藏在“山环水抱”的格局里,更藏在“人心向善”的传承中。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