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剧场在城市消费版图中愈发抢眼——从最初的零星点缀,到如今藏于商圈、融于市井的蓬勃生长,这种“小而美”的文化空间不仅成为演艺市场的新蓝海,更激发出新的消费活力。
11月的太原夜晚,不同坐标的小剧场正同步释放着文化的活力。晚上7时,山西国际金融中心的海妖喜剧剧场内,负责人程子已经忙碌起来,全力为观众顺畅观演做准备;晚上8时,懿曲社相声茶馆里,老茶客们正捧着盖碗茶静待相声开演;此时,华宇购物中心的火柴梗喜剧中心里,观众正被脱口秀演员的段子逗到前仰后合。
从脱口秀到传统相声快板,从新锐喜剧到即兴表演,这些形态各异的小剧场,正以稳扎稳打的姿态,成为我省城市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我回太原创办了海妖喜剧剧场,一开始没几个观众,随着口碑的树立和作品的多样化,情况越来越好,现在我们每天都有脱口秀、即兴互动、魔术脱口秀演出,回头客逐渐多了起来。”程子的话,道出了大多太原小剧场的成长共性。从鲜有问津到逐步认可,这些小剧场渐渐完成了“试水”到“扎根”的蜕变。在太原食品街深耕8年的懿曲社有着同样的经历,如今的懿曲社已经成为食品街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今年4月,太原火柴梗喜剧中心成立,脱口秀、漫才专场、即兴互动,剧场演出类型多样。负责人森森透露:“去年12月我们在太原演过几场,上座率和演出效果很好,太原的消费潜力直接促成了我们今年的落地。”
近几年,太原的小剧场呈现“本土扎根+外来入驻”的扩容态势,演出内容也更加丰富,相声快板、基础脱口秀表演之外,涌现出魔术脱口秀、沉浸式喜剧、小剧场话剧等新兴演出品类,太原的文化消费场景愈发鲜活立体。
文化消费场景不断丰富的同时,消费市场也在不断细分。以海妖喜剧为代表的本土脱口秀剧场,年轻消费群体为主;深耕曲艺相声的懿曲社则覆盖更广泛的年龄阶层。“去年《黑神话:悟空》爆火后,外地观众明显变多,高峰期能占到一半。”程子表示,山西文旅的爆火正在为小剧场注入新的客流活力。
小剧场的火爆,是观众消费升级的直接体现。除了喜欢之外,小剧场的“氛围感”能满足观众的情感、社交、体验等情绪价值需求。“我经常和朋友看即兴喜剧,演员会跟我们抛梗接梗,我喜欢这种热闹又放松的感觉,比看电影的体验好。”太原“95后”观众张萌的话,道出了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心声。
“沉浸式、互动性的共情体验,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构成了小剧场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场景。”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数字文旅分会理事郭玉敏表示。“成熟的小剧场品牌不仅需要优质内容,更需要系统化运营与品牌建设。”郭玉敏分析,目前,我省小剧场行业尚未形成成熟的运营体系,仍处于聚焦演员培养、内容打磨阶段。小剧场要稳定发展,需要以剧目展演为契机,激活周边产品、培育演艺新业态、构建“小剧场+”消费场景,为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
以文化聚人气、以人气带消费。如今,充满烟火气的小剧场,正以“近距离、强互动”的优势,丰富着我省文化消费市场的细分空白,激发出新的消费活力。
来源:山西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