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磁铁”的执念贯穿多年,在做商人的时候,他把磁铁当作正能量来比喻——树立榜样,你就是人才的磁铁;进入政坛之后,他又把磁铁转为负面隐喻——“福利磁铁”吸引非法移民,“无枪区域是坏人的磁铁”。简洁、情绪化的表达在集会上赢得了掌声。
军舰的技术状况逐渐好转。福特级航母使用的是电磁弹射系统(EMALS),他上任不久就公开批评电磁弹射,认为成本高、难度大,并用“麻省理工”、“爱因斯坦”来开玩笑。从FEMA会议到晚宴,他总是把话题拉回到航母上,喜欢用蒸汽弹射。网络上把他和“磁铁是怎么工作的”联系起来,这个梗几年后几乎成了他话语的注脚,对磁铁的执念也一天比一天强。
![]()
重启竞选之后,该话题又重新被炒热了。他在爱荷华州的集会上批评了电磁弹射以及航母的磁悬浮升降机,还抛出了“往磁铁上倒一杯水,磁铁就会被毁掉”的荒谬言论,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大家普遍觉得磁铁怕高温或者强冲击,浇水不会使磁铁“失忆”。
回到白宫之后,“磁铁”成了多场合的常用词。在图尔西·加巴德宣誓就任国家情报总监的记者会上,他从情报系统转到波音,再回到航母,把“磁悬浮升降机”比作夸张的怪兽,可以一次吊起二十多架飞机;他还说液压“拖拉机式可靠”,能抗飓风、抗闪电,得出结论是“磁悬浮根本行不通”。在登上乔治·华盛顿号的时候,他当场让舰员“蒸汽还是电磁、液压还是磁铁”二选一,继续宣称液压挨雷无碍、磁铁遇水即废,并扬言要发行政令让航母一律回归蒸汽弹射与液压升降,但是没有给出技术评估、成本测算或者作战需求的说明。
![]()
他向媒体表示“磁铁无人理解却无处不在”,称没有磁铁就造不出汽车、电脑、电视、收音机,世界就会停止运转,并表示要用关税对付“搞磁铁”的国家,但没有说明对象和结果。在椭圆形办公室里,塞尔吉奥·戈尔为印度大使宣誓时,他又一次谈到中国,一旦对方断供,汽车停产、收音机失声、网络黑屏、世界归零。把供应链安全和“磁铁”联系起来,使得恐惧、紧迫感被进一步加强。
从常识和工程的角度来看,他的说法漏洞百出:磁铁不怕水是基本常识;电磁弹射的优劣需要用工程数据、海试记录、维护报告来评判,而不是用“麻省理工都看不懂”这样的轻率调侃;磁悬浮升降机是否可靠要根据故障率、备件保障、冗余设计以及战时维护情况来判断;最重要的是程序和决策——军费是纳税人的钱,装备采购有严格的评估和筛选过程,用口号代替方案可以短期内博取关注,但长期来看会增加风险。
![]()
拉远一点看,他把“磁铁”从隐喻提升到政策工具的高度,在各种场合反复使用,并用贸易威胁把军工和全球供应链打包成一个“磁铁故事”。威力就是把复杂的议题转化为情绪片段,迅速地和拥护者的情绪达成一致,把技术上的争论归结为“对”、“错”,把设计的选择提升到“忠诚”、“背叛”的层面,而细节则被放在后面。
航母各个系统都是多年研发、试错和资金投入的结果。一句“浇点水就不行”,会动摇部队对新系统的信心;一句“全部换回蒸汽和液压”,则是在没有全面评估的情况下把研发推回到原来的路上去。这些都是不能用演讲词、口号来代替的。他对于关税和磁铁的指向以及目的也值得探究。全球稀土和永磁材料供应存在博弈,但是将“磁铁的重要性”神秘化、把技术原理说成黑盒,很容易跑偏。磁铁很重要但是并不神秘,技术很宝贵但是并不玄乎。
![]()
从公众感受的角度看,短视频中他在航母上“蒸汽还是电磁、液压还是磁铁”的投票式互动,很容易带节奏。笑点越来越多,但是事实越来越少。越到这个时候就越要保持耐心和朴素的原则,技术上的争论要靠数据来评判。
特朗普多次提到要签行政令让航母回头,目前是否会有正式文件还没有得到权威回应;军方、造船厂和承包商怎样平衡已经投入的资源以及训练体系也没有明确。即使有人不喜欢磁悬浮,也要提出替代方案的完整论证,而不是拍板。磁铁不是戏法,航母也不是舞台道具。把话说清楚,把事情办稳妥,才是公众最关心的事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