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改革报 庄志斌 通讯员 杨东宏 林树娜)为提升社区居民及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同时强化反兴奋剂意识,织密辖区“禁毒+反兴奋剂”双重安全防护网,近日,深圳市坪山区龙田街道组织禁毒社工联合志愿者,以公园游走宣讲、校园专题讲座的多元形式,为群众送上全方位“防毒防兴奋剂安全防护衣”,让相关知识深入人心。
![]()
在荔枝公园,禁毒志愿者化身“移动禁毒与反兴奋剂宣传驿站”,携带宣传手册、新型毒品仿真模型及兴奋剂科普资料,穿梭于广场、步道等区域。他们以拉家常的方式与居民“零距离”交流,既结合近期新型毒品特点,拆解“上头电子烟”等毒品的“伪装外衣”:“这种看似普通的电子烟,添加了合成大麻素,是新型毒品,别被‘减压神器’的说法忽悠!”,也重点讲解反兴奋剂知识:“有些宣称能‘快速提升精力’‘增强运动表现’的不明保健品、粉末状补剂,可能非法添加了兴奋剂成分,长期服用会损伤肝肾,还可能引发心悸、焦虑,甚至影响神经系统,千万别盲目购买服用。”同时提醒居民,警惕陌生人递来的不明物品,购买保健品、运动补剂需通过正规渠道,遇可疑产品及时向社区或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守护自身与家人安全。
![]()
针对青少年好奇心强、辨别力弱的特点,禁毒社工走进学校开展专题讲座,采用“案例讲解+实物展示+互动问答”模式,让禁毒知识“活”起来。讲台前,“巧克力”“奶茶粉”“跳跳糖”等仿真模型一字排开,直观展示毒品形态与伪装技巧,打破学生“毒品离我很远”的认知误区。互动环节中,“新型毒品有哪些伪装形式?”“遇陌生人邀请尝试不明物品该怎么办?”等问题引发热烈讨论,学生积极发言,在问答中巩固知识、掌握拒毒技巧。禁毒社工还提醒学生树立正确交友观,远离不良社交圈,遇困惑及时向师长求助,用坚定意志守护青春。
![]()
此次活动累计覆盖100余人次,通过贴近生活的场景、通俗的表达与有趣的互动,让居民和青少年深入了解新型毒品与兴奋剂的危害,有效提升识毒辨毒、反兴奋剂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