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陈琳)1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列入“十四五”时期成就亮点,全会在描绘“十五五”首都高质量发展图景时提出,要巩固中轴线申遗成果,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年多来,这条长7.8公里的文化轴线,正悄然从专业术语变成老百姓的生活日常。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十四五”时期首都文化遗产领域最具标志性的成果。他表示,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这条跨越七个多世纪的文化轴线,正开启保护与传承的新篇章。
在单霁翔看来,中轴线从一条抽象的“线”变成了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符号。“过去老北京人眼中的中轴线‘就是条马路’,现在变成了‘家门口的文化宝藏’。”认知转变带动行为改变。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带着《北京中轴线的故事》等书籍进行“文化解码”。正阳门箭楼封闭数十年后重新开放,成为中轴线文化的展示窗口。同时,科技创新正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他认为,文化遗产保护不是“冷冻式保存”,而是要让历史融入当代生活,由全社会共同守护。对于“十五五”时期中轴线的保护展望,单霁翔指出,保护工作永远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
2025年7月发布的《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了45项重点任务,从整体性保护、传承利用、国际传播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划。“遗产点腾退和历史格局恢复将是‘十五五’的重点工作。随着西城区天桥地区育才学校的腾迁,先农坛内坛的历史格局将得到进一步恢复。”
单霁翔特别指出,要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让这条700多岁的轴线既保持“壮美景观”,又能“活在当下”。“例如,天坛外坛还有不少单位和居民区,要恢复完整的历史景观,就需要妥善安置这些住户,这不是简单的搬迁问题,而是要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单霁翔强调,“保护古都不是将城市封存于历史,而是让文化遗产成为推动发展的‘源头活水’”。
编辑 张磊
校对 贾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