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德国百年母婴品牌HiPP喜宝(下称“喜宝”)与中国农垦上海公司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引起公众关注,双方深化合作,试图以“国际品牌+本土央企”的组合拳巩固在华市场地位。
然而,就在这场看似风光的签约背后,喜宝近期深陷市场竞争激烈、质量不合格等挑战,13年间12次登上监管“黑榜”的历史更是与其“百年有机标杆”形成鲜明对比。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这次合作是喜宝在华‘最后一张船票’——借央企渠道与信用快速止血、恢复动销;但船能否开到对岸,取决于它能不能把‘德国百年有机’真正做成‘零事故、透明可验证’的产品力。奶粉战争已从‘品牌+渠道’进入‘信任+供应链’深水区,喜宝没有时间再摔一次。”
高调签约背后的困局
作为连续11年蝉联全球有机宝宝食品零售额第一的品牌,喜宝在进博会上反复强调其“超过十年全球零售额第一”“欧洲有机配方奶粉榜首”等光环,并展示与中国农垦的深度绑定。
![]()
据母婴时代等媒体报道,根据双方协议,中国农垦将凭借其“广覆盖+高渗透”的线下渠道网络,助力喜宝产品下沉至三四线城市,而喜宝则输出“有机产品标准与研发能力”,形成互补模式。(https://m.163.com/dy/article/KE69S59905465CCQ.html)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有机产品销售额达1247亿元、增幅超22%的背景下,这场合作被誉为“顺势而为的双赢”。
![]()
但光鲜的合作表象难掩喜宝在华市场的挑战。近年来,中国母婴市场竞争白热化,国产品牌凭借本土化优势和质量提升快速崛起,飞鹤、君乐宝等企业持续挤压外资品牌市场份额。
虽然国产奶粉曾因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遭受重创,但随着近年来的发展以及调整,已经重获市场信任。
据欧睿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国产奶粉市场份额达到53%,首次超过外资品牌;而据QYResearch统计,截至2021年,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更是已超60%。
此外,据食品伙伴网等资讯平台显示,截至2024年底,通过配方注册的1227个新国标婴配产品(不含9个通过新国标注册后又注销的配方)中,国产婴配产品有983个,占比约80%;进口婴配产品有244个,占比约20%。
![]()
![]()
截至目前,喜宝虽连续超 10 年蝉联全球零售额第一的有机宝宝食品品牌,但在华仍受本土头部品牌挤压。
在2025 年多个权威渠道发布的中国奶粉头部品牌榜单中,均无喜宝的身影,而2025 年飞鹤以 18.7% 左右的市占率稳居中国奶粉市场榜首。
例如,中商情报网列出的十大受欢迎奶粉品牌里,头部阵营是飞鹤、特仑苏、伊利金领冠等;而尼尔森公布的 2025 年婴配粉市占率前十也涵盖飞鹤、伊利、爱他美等。
![]()
值得关注的是,在相同的总需求奶粉数量下,随着国产奶粉逐渐崛起,进口奶粉的竞争自然也愈加激烈。
众多国际品牌如惠氏、美赞臣、雅培等也在中国进口奶粉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喜宝想要维持和提升其市场地位还面临一定挑战性。
对于此次喜宝与中国农垦的深化合作与延长合约,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德国喜宝与中国农垦合作是外资品牌本土化升级的积极尝试,通过央企渠道资源加速下沉市场渗透。”
同时,柏文喜表示:“欧睿数据显示,2020 年国产奶粉市占率首次超过外资,2021 年已突破 60 %,有机赛道更从 2018 年‘外资占 8 成’直接翻转成 2021 年‘国产占 7 成’。喜宝在进口阵营里又不是头部(惠氏、美赞臣、雅培牢牢占据渠道心智),品牌溢价和渠道费用双双被挤压,必须找到‘地头蛇’级伙伴才能保住货架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喜宝在中国市场激烈竞争之际,其食安问题也引发了不少“波澜”。
质量问题频发
公开资料显示,喜宝最早可追溯至1899年,德国普法芬霍芬的糕饼店老板Joseph Hipp,用面包粉加牛奶制成婴儿食品;1901年,这款婴儿面包粉开始对外售卖并给同行供货,逐渐从小作坊发展为工厂,采用经典黄蓝包装。
1970年,喜宝采用工厂与奶农联营模式,构建全供应链管理体系并推广至欧洲多地。1990年,家族第三代继承人Claus Hipp早于欧盟推出喜宝有机标志。
1995年,喜宝成为德国首家获EMAS环保管理体系认证的食品加工商;2011年12月,喜宝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首批益生元系列奶粉同步欧洲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喜宝在宣传中始终标榜“自然与科技世代携手”的理念,强调其1956年完成家族农场有机转型,比欧盟有机标识启用早20年,构建了“从原料到成品500道质量管控”的严苛体系。
不仅如此,喜宝还宣称欧洲自有实验室可进行超1200种残留物检测,精准度“堪比在50米游泳池里寻找一粒盐”。但现实中的质量问题,却让这些宣传沦为空谈。
自2011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喜宝13年间至少12次登上监管部门“质量黑榜”,2014年后更是连续7年“榜上有名”。
2015年,喜宝大米粉因钙含量不达标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不合格名单;2019年一年内三次被拒入境,南瓜杂粮米粉先后检出维生素D、铁、钙、维生素E等多项营养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
2020年更是陷入双重危机,香港食安中心查出其有机婴儿奶粉L-肉碱实际含量与标签标示不符;北京市场监管局则在其1段婴儿配方奶粉中检出香兰素。
据中国商报等媒体报道显示,2020年10月,香港食安中心发布的“违规样本检测结果”报告显示,喜宝有机双益婴儿奶粉L-肉碱含量实际检测结果为每100克含15毫克;而该产品标签标示为每100克含26.1毫克,严重不符产品标示。同年10月21日,该奶粉被香港食安中心要求停售。(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85997430785966603/?upstream_biz=doubao&source=m_redirect)
2020年11月6日,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安全监督抽检结果(2020年第47期)显示,一批次喜宝倍喜婴儿配方奶粉(0-6月龄,1段)被检出香兰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
资料显示,香兰素是香荚兰豆中提取的有机化合物,少量服用不会对婴幼儿造成危害,但过多服用可能导致婴幼儿味觉减退、消化系统问题、依赖性、影响生长发育和过敏反应。
除此之外,喜宝在2025年还遭到了消费者投诉。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2025年2月,有消费者投诉反映,1 月 20 日于京东商城购买的喜宝奶粉,2 月 15 日开封时发现里面有虫子。
![]()
该消费者表示京东方面起初仅提出赔偿 100 元,后续提升至 110 元,其对平台的处理态度和解决方案不满。截至目前,该投诉仍旧处于无人处理的状态。
在柏文喜看来:“喜宝必须把 260 道质检流程从官网口号变成‘每罐扫码即见报告’,同时针对中国法规做前置性合规改造,而不是事后召回。否则,一旦再出现一次香兰素或阪崎克罗诺杆菌事件,央企背书也救不了品牌塌方。”
而在詹军豪看来:“频繁食安问题与国产奶粉复苏形成双重压力,需以更严格品控和透明化沟通修复信任,在‘全球品质+本土赋能’模式下找到差异化竞争突破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