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肇庆赛区赛事激战正酣,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齐聚肇庆。在赛场内外,一件件看似寻常的物件,正悄然诉说“中国竹子之乡”广宁的产业蝶变。
接待酒店里,凭借天然抑菌、可降解的特性,由竹炭牙刷、竹纤维毛巾、竹制漱口杯组成的“绿色洗漱三件套”吸引众多运动员的关注;赛场边,观众挥舞的手掌拍以竹纤维替代塑料,既保留清脆的声响,又减少环境负担;赛场内,见证运动员登顶荣耀的颁奖台由含60%竹纤维的环保板材搭建,既耐用又环保……这一件件充满巧思的竹制产品,原材料均来自广宁。其亮眼表现的背后,是广宁竹产业从传统加工到现代智造的质变。如今,广宁竹制品已涵盖14大类100余种,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产业总产值突破45亿元,同比增长12.5%。该县正以“以竹代塑”为钥匙,打开从资源优势向绿色创新优势转变的大门,实现了竹产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广宁拥有丰富的竹资源——2500年的竹文化底蕴、14属57种竹资源储备、370多家竹加工企业形成的完整产业链,让竹子成为当地不少农户的“摇钱树”。但在以往,“小散乱”的加工模式、以初级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让好竹材难出好效益。如何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让绿水青山持续变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广宁将目光锁定在“以竹代塑”的战略赛道。该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传统竹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探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这场转型的核心,是传统技艺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在广东竹核木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竹签加工后的边角废料经磨粉处理,通过高温热融合技术,与再生塑料融为一体,转化为环保板材。而这些板材,正是十五运会颁奖台的核心原料。
“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胶水,不产生有害物质,赛后颁奖台还能整体回收拆解,重新造粒并循环利用。”企业负责人李秀华告诉记者,这种“变废为宝”的技术突破,不仅把竹材利用率提升至新高度,更让原本附加值较低的竹加工废弃物变成为契合“无废全运”理念的高端产品。
创新优势的形成,离不开产学研用的协同发力与创新生态的持续构建。广宁不仅与国际竹藤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建合作平台,更聚力打造科技创新引擎。该县组建广东省青皮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宁竹产业开发研究所,并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林业科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深化合作,聚焦纳米竹纤维、竹子提取物、竹炭等重点领域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广宁县还通过政策赋能,为竹产业提供有力保障,激发创新活力。去年,该县实施竹林收储20万亩,通过“政府+企业+农户”模式,稳定原料供应。同时,该县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推广“以竹代塑”应用。该县还结合“百千万工程”,引导竹企与湾区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品牌共建、市场共拓,推动竹产业融入大湾区产业体系,让企业创新无后顾之忧。
让山林间的翠竹变成赛场内外的环保新品,广宁坚守“中国竹子之乡”的资源禀赋,并以坚定的创新方向为指引,用竹子撬动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持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可感可触的产业成果与民生福祉。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刘舜欣 张利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