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老叮当
编辑 | 李昊飞
出品 | 华山论剑V(iauto-ilife)
临近年末,中国汽车行业的年度叙事随着广州车展的临近逐渐画上句点。在这场被视为全年"收官战"的行业盛事中,车企的战略推进成果与未来野心皆被置于聚光灯下。
而在一片喧嚣中,比亚迪10月份交出的一份出海成绩单,如惊雷般引爆了全球汽车行业:单月出口80108辆,不仅远超奇瑞与特斯拉中国的总和,更让其前三季度累计出口突破70万辆,同比暴增107%,提前锁定了全年海外销量翻倍的目标。
![]()
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竞争力已跃升至全新高度。更引人遐想的是,花旗银行报告中引述的比亚迪管理层会议消息:计划2026年将海外销量推至160万辆。
这个看似激进的目标,并非空中楼阁。不同于以往依赖本土市场的稳健增长,比亚迪的出海战略已从产品出口演变为全产业链生态构建,不仅在欧洲、亚太和拉美等地收获累累硕果,更通过本土化生产和技术创新,悄然重塑全球新能源汽车格局。
东京车展上,比亚迪以乘用车与商用车双展台的恢弘气势,成为全场除丰田外最受瞩目的品牌。
无论是全球首发的日本市场定制K-Car——BYD RACCO、首款引入日本的插混车型——海狮06 DM-i,还是上演“技术之舞”的百万级超跑仰望U9(参数丨图片)……都宣告了比亚迪全球化征程从“潜行”到“亮剑”的战略转折。
在亚太地区,比亚迪也是高歌猛进,在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多个国家稳坐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宝座,成为当地绿色出行的代名词。
在欧洲,它不仅用产品叩开了德国、法国、挪威等汽车强国的大门,更一举成为2024年欧洲杯的官方合作伙伴,将品牌形象直接烙印在数亿观众心中,实现了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关键一跃。
在拉美大陆,总投资额高达30亿雷亚尔(约合45亿人民币)的巴西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已破土动工,这是比亚迪在亚洲之外的首个此类工厂,彰显其扎根当地、深度本土化的长远决心。
![]()
从最初的技术和产品出海,到如今集技术、品牌、生产甚至产业链于一体的系统性出海,比亚迪这盘谋划了二十年的全球化大棋,已然星罗棋布,初现峥嵘。
1
二十年磨一剑——
“做难而正确的事”
“日本市场是全球最难啃的骨头之一。”这是所有汽车行业从业人士的共识。高达90%以上的本土品牌市占率,形成了一道几乎密不透风的“结界”。绝大多数外来者在此都铩羽而归,以至于大部分中国品牌一开始就放弃了参展的念头。
然而,比亚迪的选择是“做难而正确的事”。他们深知,日本作为亚洲汽车工业的“灯塔”,其市场风向对整个东南亚乃至更广阔的亚太地区有着深远影响。如果能攻克日本这座技术和品牌的高地,那么其在全球其他市场,尤其是深受日本影响的东南亚,将获得无可比拟的势能与信誉背书。
![]()
早在2005年,比亚迪已经把目标瞄准了日本市场。
那一年,比亚迪在日本设立分公司,选址并非繁华的东京,而是横滨,后者是日产总部、松下电池研发中心所在地。一开始,比亚迪的目标不是卖车,而是“交朋友”,用电池技术服务敲开日本森严的产业网络大门,这是其“先建立信任,后卖车”理念的最初实践。
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彼时,日本本土车企正鏖战于混动乘用车,商用车电动化领域几乎一片空白。于是,比亚迪将纯电动大巴K9引入日本市场,后者凭借其高可靠性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和成熟的电动大巴平台,精准切入了日本社会老龄化、公交系统亟待升级的痛点。
此后十年,从K9到为日本狭窄街道定制的J6、J7,比亚迪在日本电动大巴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攀升,成为一种“基础设施级”的存在。
![]()
当然,在布局商用车市场的同时,比亚迪也悄然将技术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B端场,比如为日立、三得利等工业巨头提供锂电叉车;为铃木供应电池系统;承接日本大型储能项目等等……
在日本这个只认技术、不认噱头的市场,比亚迪用近二十年的时间,通过商用车、储能、电池等业务,将“可靠、安全、耐用”的标签深深烙印在客户心中。
因此,当2022年元PLUS、海豚、海豹三款乘用车登陆日本时,一切都已经水到渠成。截至2025年车展,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7000辆,这个数据可能远不及国内一个区县贡献的销量,但在这7000辆背后,代表的是比亚迪依靠技术赢得了日本市场的入场券。
2
东京车展亮剑——
从耐心深耕到战略提速
如果说过去二十年是比亚迪在日本的“蓄力期”,那么2025年的东京车展,无疑是其战略全面提速的“亮剑”时刻。发布会上慷慨陈词的比亚迪亚太地区负责人刘学亮,可以说是比亚迪深耕全球化战略的最佳写照,据了解,刘学亮在比亚迪深耕海外市场二十年、精通多国语言和文化。
与此同时,东京车展展台上比亚迪的每一个动作,也都彰显着其全球化战略的深思熟虑。
首先是以本土化产品直接攻入对手腹地。全球首发的BYD RACCO,这台为日本市场量身定制的K-Car,就是比亚迪本土化战略最深刻的体现。
![]()
众所周知,K-Car占据日本汽车市场近四成销量,是铃木、大发等本土巨头的命脉所在。比亚迪推出RACCO,无异于直接向对手的核心阵地发起冲锋。
这背后,是比亚迪对日本市场消费习惯、法规政策的深度洞察,表明其已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出口中国车型,而是具备了为特定市场定制开发的能力。就连铃木社长铃木俊宏会直言:“比亚迪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其次是以“纯电+混动”双线,破解市场焦虑。 在日本,由于充电设施相对滞后以及消费者长期形成的混动习惯,对纯电动的里程和补能焦虑普遍存在。比亚迪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在东京车展上同步引入首款插混车型海狮06 DM-i,也就是国内的宋PLUS DM-i。
![]()
此举标志着比亚迪在日本正式启动“纯电+混动”双线战略,这是一种务实且聪明的市场策略。它不再强求用户一步到位接受纯电,而是提供了一个过渡选项,极大地拓宽了潜在用户群体,体现了比亚迪“以用户为中心”而非“以技术为中心”的成熟心态。
第三是以高端服务,构建品牌护城河。
产品之外,比亚迪正着力在日本构建高端化的服务体验。例如,针对日本充电网络不完善的现状,比亚迪在东京的展厅创新性地推出了“夜间充电服务”,解决了许多居住在公寓、无法安装私人充电桩用户的痛点。
![]()
这种超越产品本身、解决用户实际困难的增值服务,正是比亚迪在海外市场塑造高端品牌形象、建立用户忠诚度的关键一环。
从定制化产品到灵活的技术路线,再到差异化的高端服务,比亚迪在东京车展的组合拳,标志着其日本战略已从单纯的技术渗透,进化到产品、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攻坚阶段。
3
全球化蓝图——以日本为缩影,辐射世界
“2025年,比亚迪最重要的两大战役,一是高端化,二是国际化。”东京车展正是这两大战役的交汇点。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曾透露,他今年有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出差或在出差的路上,包括创始人王传福本人也频繁奔赴海外一线,这正是比亚迪整个高层团队All-in全球化的一个缩影。
这份决心的背后,是对未来增长空间的清醒认知:在国内市场“内卷”加剧的背景下,对于比亚迪这样体量的巨头而言,未来真正的星辰大海必然在海外。
因此,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看到了一个正在加速构建其深度影响力的比亚迪,而其核心逻辑,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产品输出。日本市场的成功经验,正在被比亚迪复制和升华到全球,其战略核心一以贯之:不搞“产品倾销”,而是做“价值深耕”。
![]()
这一深耕战略的精髓,在于将其引以为傲的垂直整合供应链体系进行“像素级”的复制与本土化重构,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一个庞大而坚韧的生态网络。
这并非仅仅是在巴西、匈牙利、泰国等地投资建厂,设立总装线,而是将涵盖电池、电机、电控乃至车规级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系统性地移植到关键海外市场。通过这种方式,比亚迪意图在各个大陆板块打造“自给自足”的短链工业闭环,这不仅能有效规避全球性的供应链中断风险与高昂的关税壁垒,更能将成本优势和技术迭代速度这两大“杀手锏”同步赋能给全球业务。
与此同时,这张生态大网的经纬线,还延伸到了生产制造之外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
从与当地经销商巨头合作,快速铺开的密集销售与售后服务网络,到联手本土能源企业共建充电基础设施,解决用户的根本焦虑;从设立海外研发中心,针对性地开发符合当地法规与消费者习惯的产品,到赋能当地人才,吸纳并培养本土化的管理与技术团队。
比亚迪的每一步,都旨在将自身从一个“外来品牌”转变为深度融入当地经济、社会与民生的“本地化企业”。
这让人想起了丰田、大众等跨国巨头的成长路径——它们真正的护城河,并非仅仅是某款畅销车型,而正是这种以技术为核心,以本土化为羽翼,通过数十年深耕所构建起的一个集生产、研发、销售、服务、金融甚至文化认同于一体,难以撼动的“生态共同体”。
比亚迪正在做的,正是用自己的方式,在全球棋盘上,落下这些关乎长远未来的关键棋子。
结语
回望比亚迪的全球征程,我们看到的,是一家中国企业对“长期主义”的极致诠释。
二十年前在横滨默默种下的技术种子,如今已在全球开花结果。这场潜行二十年的攻坚战,赢得的不仅是海外市场的订单,更是一张通往全球技术高地和成熟市场的“信任通行证”。
它不仅在重塑全球汽车市场格局,更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告别单纯依靠性价比的旧时代,转而进入以核心技术、战略耐心和生态构建为核心竞争力的新纪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