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时分,农行桓台城郊支行接到了一位客户的紧急来电。电话那头的李先生语气焦急:"我刚在你们ATM存款时被吞钞了,整整2000块钱,这可怎么办?"
挂断电话后,内勤行长张晓丽立即调阅了该台ATM的流水记录。果然,系统显示在当日的8点37分发生了一次存款异常,交易金额正是2000元。按照标准流程,她安抚客户后约定次日开箱核对。
在双人操作、全程监控下,工作人员打开了ATM的钱箱。一叠整齐的百元钞票被取出,经过仔细清点,确实是20张百元纸币。然而,在逐张查验时,经验丰富的内勤行长发现其中一张纸币的手感明显异常——缺少真币特有的凹凸感,水印也显得模糊。
在专用鉴别仪下,这张纸币的安全线特征与真币存在明显差异,光变油墨数字的颜色变化也不符合标准。最终经双人复核,确认这是一张伪造度较高的假币。
面对这个结果,工作人员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向客户解释。当天下午,李先生如约来到网点。在接待室内,内勤行长张晓丽并没有直接抛出"假币"的结论,而是拿出真币与问题纸币,耐心地对比讲解两者的差异:"您看,真币这个位置触摸时有明显的凹凸感,而这张纸币则相对平滑;再透过光线看,水印的清晰度也有明显差别。”令人意外的是,经过细致讲解,李先生反而松了口气:"原来如此!这张钱是我昨天在集市上收的货款,当时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没好意思仔细查验。要不是被ATM识别出来,我可能还要把它用出去,那就更麻烦了。"
最终,在客户的见证下,工作人员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这张假币进行了收缴,并为李先生办理了1900元的入账手续。"虽然损失了100元,但这次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李先生临走时感慨道。
这次看似普通的吞钞事件,却引发了支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内勤行长张晓丽在后续的工作笔记中写道:"ATM不仅是一台冰冷的机器,更是守护金融安全的重要防线。每一次准确的识别,都是对金融秩序的维护。"
据了解,该行近期已启动ATM鉴伪模块的专项检查,确保每台设备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同时,在客户等候区新设了人民币防伪知识宣传架,通过实物对比、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客户提升识假辨假能力。
"科技赋能固然重要,但提升全民的金融安全意识更为关键。"该行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继续优化服务流程,加强金融知识普及,让每一位客户都能享受到更安全、更放心的金融服务。
在这个数字支付日益普及的时代,现金交易的安全依然不容忽视。一次ATM吞钞事件,不仅检验了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更成为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的契机。从被动处理到主动预防,农行桓台城郊支行正用实际行动,为客户的资金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