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悉商业本性,直击企业核芯
作者|风翎
渣打证券CEO一职在空缺近四个月后,终于迎来新的掌舵者。
2025年11月11日,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任命王允来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公司经营管理。这一任命距离原CEO耿琳离职、CEO职位空缺近四个月后尘埃落定。
渣打证券此次选择兼具20多年国际视野与本土实战经验的王允来掌舵,背后折射出外资机构在华市场从“水土不服”到“扎根生长”的战略转型。
在渣打证券展业首年亏损7808.73万元的背景下,王允来的上任不仅关乎一家公司的命运,更成为外资券商在中国市场发展的试金石。
![]()
01
临危受命
亏损压力下的战略抉择
渣打证券的此次人事调整,恰逢其业务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作为2020年取消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后,首家获批新设立的外资全资控股券商,其股东为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后者是渣打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批复信息,公司注册地在北京,资本达人民币10.5亿元,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承销、证券资产管理等。
2024年3月22日,渣打证券在北京正式展业,开启了外资全资券商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然而,展业首年的成绩单并不理想。公司财报显示,2024年渣打证券营业收入为2049.66万元,其中投资收益为1172.21万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31.56万元。更令人担忧的是,报告期内公司亏损达7808.73万元。
![]()
同时,截至2024年末,渣打证券只有64名员工,总资产为人民币8.74亿元。这一数据折射出其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现实挑战,规模有限、盈利能力不足。
业绩压力之下,2025年7月,原CEO耿琳在任职不足三年时突然无预告离职,CEO的职责由首席合规官于铁艳代为履行,管理层的动荡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渣打证券发展前景的担忧。
而王允来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源于其20余年金融从业经历中积累的“国际视野+本土深耕”双重优势。
![]()
王允来的职业生涯起步于海外,2000年底便在美国从事固定收益债券相关业务,早早积累了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经验。2011年回国后,他先后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渤海汇金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任职,深度参与国内资本市场的业务实践,熟悉本土监管环境与市场生态。
在加入渣打证券之前,王允来担任汇华理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销售及营销总监,这家由东方汇理资产管理与中银理财合资设立的机构,是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
这段经历让他对中外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文化融合、业务协同有着切身体会,而这正是外资券商在华发展亟需的核心能力。
更为重要 的是,王允来长期专注于固定收益领域,这与渣打证券的业务定位形成完美契合 , 作为商业银行系券商,渣打证券依托母行在全球60个主要市场的网络优势,在跨境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上具备天然优势,而王允来的专业背景将有效强化这一核心竞争力。
02
外资券商的共同困境
事实上,渣打证券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外资券商在华发展的普遍挑战。
![]()
据证券时报报道,2024年,9家外资券商中,6家外资券商营收尚不足5亿元,有5家在出现净利润亏损,反映出外资券商在客户获取和本土化运营上的短板。这源于多重因素:
一是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规则的理解不足,导致产品设计难以契合本地需求。
二是高昂的初始投入和人力成本,在规模有限时难以摊薄。
三是与本土券商如中信证券的激烈竞争,后者凭借庞大网络和客户粘性占据优势份额。
此外,监管环境虽逐步开放,但合规要求严格,外资券商需投入大量资源适应动态政策,进一步拖累短期盈利。
中证协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16家外资证券公司中,虽已有5家实现全资控股,但多数机构仍处于业务拓展期,规模偏小、盈利能力不强的问题突出。
而渣打证券作为商业银行系券商的代表,与国际投行系券商凭借全球网络快速打开市场不同,其业务布局高度依托母行优势,聚焦固定收益、资产证券化等特色领域。
所以,渣打证券选择王允来,正是希望通过其跨境经验与本土洞察,探索债券承销和资产管理等细分领域,以差异化策略破局。
但这种差异化定位在发展初期难免面临市场培育周期长、客户积累慢的问题,首年亏损也在预期之中。
也正是基于此,渣打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并未动摇。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渣打集团实现税前利润47亿美元,同比增长22%,跨境收入同比增长9%,展现出强大的跨境业务优势。
03
外资券商的突围之路
渣打证券的换帅,发生在金融开放持续深化与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背景之下。
2025年,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深入推进,跨境业务政策频频优化,为外资券商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证协报告显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资券商国际业务收入占比已达25%左右,外资券商也在加速拓展业务边界,从传统的证券交易与承销保荐,向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综合金融服务延伸。
另外,证券行业的竞争也进一步加剧。据思瀚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各证券公司纷纷加快业务转型,在一些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包括升级以投顾业务为核心的财富管理模式,提升以并购重组为重点的投行综合服务能力。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渣打证券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差异化路线突围。
在业务方向上,渣打集团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有75%的重合度,在跨境贸易融资、现金管理等领域具备深厚积累,这为渣打证券开展跨境债券承销、中资企业海外发债等业务提供了独特优势。
在市场布局上,渣打证券已迈出扩张步伐。2025年1月,上海分公司获准营业,标志着其全国性布局的开端。
不过,渣打证券突围之路并非坦途。
一方面,本土券商在固定收益等领域已形成深厚积累,头部券商凭借规模优势和客户资源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外资券商普遍面临的人才储备、客户获取、文化融合等问题,仍需要时间逐步解决。
所以,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快速打开市场、进一步强化固定收益核心业务、推进与母行的业务协同、重点拓展跨境投融资、绿色债券、资产证券化等特色领域,是渣打证券能否走好中国路的关键。
未来, 行业 不再是单一业务的比拼,而是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本土市场适配能力、业务协同创新能力的综合较量。渣打证券的探索之路,既面临着诸多挑战,也充满了机遇。
编辑 | 晓贰
排版 | 伍岳
主编 | 老潮
图片来源于网络
![]()
|留言转载
|线索爆料
吴经理-同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