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卡位,西方被动
稀土就是高科技的命根子,导弹、电动车、风电机,全离不开它。中国在全球稀土链条上占了大头,开采份额近七成,加工更是高达九成。
2025年4月4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刚抛出对华互惠关税,中国商务部立马回击,对七种关键稀土元素搞出口许可制度。这招直接戳中西方痛点,美国企业一下子就傻眼了,福特、通用这些巨头生产线卡壳,成本蹭蹭上涨。
![]()
欧盟也跟着遭殃。布鲁塞尔企业提交的稀土进口申请,堆积如山,好几千份被卡住审查。欧盟贸易部门不得不赶紧和中国搭沟通渠道,想稳住供应。可中国强调双重用途审查,合规第一,西方企业只能干瞪眼。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稀土产量就占全球七成多,2025年上半年继续稳坐头把交椅。西方智库报告直言,这依赖度太高,风险像定时炸弹。
![]()
特朗普上台后,本想用关税压中国,结果适得其反。10月9日,中国又加码,对更多稀土和磁体出口管制,全球供应链瞬间紧张。市场反应快得很,道琼斯指数一天跌八百多点,美国国防供应链直接警报拉响。
波音、洛克希德这些军工企业,发动机和制导系统全得靠重稀土,中国一限,他们的备用计划就得从澳大利亚、越南挖人,可那些地方产量小、成本高,短期内根本顶不上。
![]()
中国这步棋下得巧,不光是资源优势,还有技术政策双管齐下。“十三五”规划时就开始整合矿山,环保标准一升再升,现在产业链从挖矿到成品磁体,一条龙搞定。西方想破局,澳大利亚林纳斯矿场扩建,加拿大萨省勘探队忙活,可建厂投产至少得几年。欧盟的“关键原材料法案”也批了补贴,但本土开采起步晚,2025年份额还不到中国零头。
说到底,稀土事件让西方醒悟,过度依赖不是长久之计。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议员们拿着图表讨论“稀土联盟”,想拉盟友分散风险。可现实骨感,中国不光产量大,还在专利和加工上领先。
![]()
2025年11月,中美贸易谈判有点松动,中国暂停部分矿物出口管制,作为休战让步。但许可制度没撤,西方企业还是得排队等批。这事儿闹下来,美国增长预期被拖累零点几个百分点,中国这边影响小得多。可见,产业链完整,才是硬道理。
西方这几年学乖了点,加大本土投资,越南矿区产量翻番,格陵兰项目也上马。但要真想摆脱中国主导,至少得十年。稀土这仗,中国没输过,现在西方刚喘口气,转头就发现绿氢战场上,又被卡住了脖子。
![]()
绿氢领跑,中国占优
绿氢这块儿,本来是西方寄希望的清洁能源王牌,用可再生电解水产氢,零碳排放,听着多美。可中国这边,动作快得让对手措手不及。2024年底,中国绿氢产能就冲到12.5万吨每年,占全球一半还多,早早超额完成2025年10到20万吨的目标。西北戈壁那些风光基地,项目一个接一个上马,2024年新增35个,贡献了近五万吨。
![]()
成本这事儿,更是中国亮剑的地方。2021年绿氢每公斤35块钱,2024年降到18块,包头地区甚至瞄准12块。为什么这么猛?规模化生产呗,电解槽设备成本压到欧洲的四分之一。西北绿电便宜,0.15元每千瓦时,风电资源一抓一大把,直接拉低制氢门槛。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五成,膜电极、双极板这些,从进口转本地,产业链闭环了。
专利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05到2020年,氢技术国际专利里,美国德国日本占六成五,中国才3%。可转眼到2022年,中国就翻身当老大,2025年继续领跑,超日本一大截。
![]()
内蒙古华电的20万千瓦示范项目,用碱性和PEM双电解槽耦合,效率提15%,成了全国样本。技术迭代快,电解槽价格从2022年的8000元每标准立方米,2025年跌到2800元,规模效应显灵。
西方那边呢?欧盟氢能银行资助项目,规定中国电解槽不能超25%,生怕被低价进口淹没。德国大众、西门子这些,采购成本高出一大截。美国更惨,拜登的70亿美元区域氢中心计划,2023年刚起步,特朗普上台后直接冻结,只留天然气部分。加州、中西部枢纽工地停摆,企业投资观望,2025年绿氢起步遥遥落后。
![]()
中国出口也火热,成了全球最大电解槽供应国,市场近半壁江山。70MPa加氢机通过欧盟认证,卖到欧洲去。日本丸红从内蒙古进口绿色氨,亚洲供应链初见雏形。西北“绿电+氢”基地,大型制氢站遍地开花,利用闲置风电资源,成本控制得死死的。中国从氢能追赶者变领跑者,全靠全链条布局,制储输用一条龙。
![]()
欧盟想反击,2025年拍卖规则收紧,进口氢配额限死。可本土生产慢吞吞,2025年清洁氢监测报告显示,欧盟供给链还卡在起步。美国的氢税信用,本来是补贴利器,现在政策反复,开发者得赶在2028年前动工,拖拖拉拉。中国这边,政策稳,投入大,2025年新规直指航空船舶重工业,绿氢应用加速。
这差距不是一天拉开的。中国“十四五”时就扭转核心材料进口依赖,现在氢相关专利堆成山,创新驱动成本狂降。西方企业像Infinium,在德州布局还得高价买电解槽,中国同类产品便宜四倍。绿氢这高地,中国抢先占了,西方再想追,得多下功夫。
能源博弈,格局重塑
![]()
COP30在巴西贝伦开会,中国绿氢角色被点名表扬。大会上,中国展区模型一摆,绿电氢一体化流程图亮堂堂的。巴西主席夸中国技术输出大,全球能源转型靠得上。中国承诺继续推绿色技术,ETS覆盖水泥钢材,2025年扩展稳扎稳打。
西方媒体像彭博社、英国杂志,文章一篇接一篇,警告中国可再生主导成经济隐患。可事实摆着,中国不光稀土稳,还在绿氢上建话语权。从资源供应者升级规则制定者,国际格局悄然变。
![]()
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美国缺席COP30,绿色政策倒车,分析师愁眉苦脸,只盼2028年民主党翻盘。可那时,中国绿氢产能目标直奔2030年500万吨,差距拉得更大。
欧盟调整氢战略,布鲁塞尔会议批进口配额,挪威船运氢气起步。可本土电解厂扩建慢,谢菲尔德ITM Power生产线虽加速,产量还追不上中国出口。
日本深化合作,丸红续约内蒙古项目,亚洲链条越织越密。中国科研团队迭代不停,储运瓶颈一个个破,全球目光都投过来。
![]()
稀土教训没白挨,西方本土矿审批快了,西班牙钻机转起来,美国国会辩论补贴通过。可追赶路长,十年内难撼中国地位。中国大飞机、盾构机这些“国之重器”突围,早证明全链条模式的牛。绿氢类似,投入超常规,技术攻关不停歇。
全球绿色竞争,中国从跟跑到领跑,棋盘上步步为营。西方企业通用电气脑暴优化设计,欧盟联盟投钱建厂,可起步晚,效果慢。中国产业链自主,出口协议多,港口忙碌不停。能源高地稳了,格局改写在即,谁占先机,谁就握主动。
![]()
这事说到底,产业链才是王道。中国稳扎稳打,西方政策晃荡,博弈中,中国优势越来越明朗。未来能源赛道,中国声音会更大,西方得加把劲儿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