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收藏的奶茶袋子,各种牌子,各种样式,应有尽有
!而最近,二手平台上的“奶茶包装袋”也火了,有人靠它赚了近千元,这让网友直呼后悔用来装垃圾了!
其实吧,不为需要,只为心动,这届的年轻人真感觉没吃过什么细糠,好想和他们说说什么是“高端时尚、纸醉金迷”,但又怕他们说我们老登,反杀我没见过世面!反正现代市场的价格和价值逻辑早就不仅是商品基本面的映射,而是人类心理与社会互动的复杂产物。
但当我试图从行为经济学和消费心理学去解释这种现象时,我却发现自己还是觉得各种别扭,只能说,黑格尔说的对:存在即是合理!年轻人喜欢奶茶袋,将其视作文化的一种新式图腾,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理解呢,反正他们觉得值就行了,情绪经济学,谁都不是为了消费使用功能而去消费!
为此,我又看了一遍新闻,感觉反正这些现象都属于时代特有的“商业套路逻辑吧”,自泡泡马特创造出了无用经济学下的商业模式,所有关于年轻人的消费似乎都有一样的逻辑,比如:旅游睡马路帐篷了,买车买烂尾车了,聊天订购秒回师啦,都是这种底层!
![]()
从新闻看,由于年轻人的社交特性(虚拟大于实际),在一种不明所以的孤独和空虚里,62% 的收藏者表示收集奶茶袋是为了 "保存美好回忆",特别是与朋友分享或特殊时刻的包装袋!
这种在心理上符合 "损失厌恶" 理论,人们对失去物品的恐惧大于获得新物品的快乐,导致难以丢弃看似有意义的东西,但一般而言,这种一般有阙值,年轻人现在下限成这样了,我是没想到!
甚至让我感觉,有种1930年大萧条的感觉,那时的人们,最流行的就是收集面粉袋,然后做成衣服,难道真的是消费降级了?
![]()
其次,这届年轻人收集什么,就金融化什么!万物皆可做“社交货币”的大旗下,随便一个东西,网上一炒作,就有一群人感觉就找到灵魂的圈子,奶茶袋也已经成为了年轻人寻找同好、建立社交归属感的 "社交货币"!并且,他们还在社交媒体分享收藏、与同伴交换,渴望持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然,这个说高端点,可以说"这像集邮,是一种社交",小小纸袋背后连接的是圈层认同的密码!但我依然很好奇,难道年轻人普遍这样了?
而年轻人只要社交货币的点GET到了,二手经济马上就会起飞,黄牛也会闻风而来,模式很快就会进入限量经济!
而包装袋呢,天然就有一定的IP或者营销的稀缺性!品牌日常就会频繁推出联名款、季节限定和城市限定包装,制造 "错过就不再有" 的稀缺感,从而刺激消费,而包装袋实际上原来是其耗材,但确实也是"限量款" ,这就导致这个袋子在某些人眼中,就有了收藏属性!
![]()
最后,类似奶茶袋收藏热这种事接二连三的,其实真的已经反映了消费观转变,也难怪雷老板也会营销折戟,这年头的年轻人不是80后那批,观念太不同了,很多79后眼里的垃圾,居然是00后宝贝!
而年轻人也早就不再满足于单纯购买商品,他们更追求具有情绪价值、社交属性与文化底蕴的消费体验!
因为他们走上社会时,天然处于低物质欲望时代,因此造成这届年轻人"比起物质价值,更看重物品背后的情感联结",奶茶袋以低成本成为了彼此不那么难受的情感锚点!甚至有些人自己还对这种包装袋DIY,成为了十分小众的改包大神!
而这种从 "消费主义" 到 "反消费主义" 同时存在的特点,其实让读经济的很抓心,因为一方面表面上是年轻人追逐限量款是消费主义表现,但选择低成本替代品(奶茶袋 vs 奢侈品)又暗含对消费主义的抵抗,这到底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消极? 到底是羊群效应下的"大众趋同" ,还是 "个性表达"?
![]()
反正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 ' 破烂 '"!我们小时候,不也收集过一堆色彩漂亮的破烂么,但这种包装袋太好仿照了,市场一公开,很快泡沫就会被刺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