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学家故事展
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广州科学家故事展”已在广州青少年科技馆隆重启幕!在这里,我们将带你走近那些扎根广州、心系家国的科学追梦人,聆听他们攻坚克难的传奇,感受他们矢志报国的赤忱。
“广州科学家故事”专栏将定期推出展览中的科学家故事。他们的故事,是永不褪色的精神火炬——愿这束光,照亮你我心中的科学火种,共赴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约。
“做中国人自己的生物材料”
![]()
王迎军(1954—),河北唐县人,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Fellow”,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把“冷板凳”坐热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事“生物材料”研究的人还不是很多。王迎军一头扎进这个领域,一干就是四十年。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世界领先的生物材料产品是她的梦想,也是她排除万难、坚守初心的动力。
“认准了的事就不想再改”,这么多年,她一步步走来,靠着这份坚守,在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年代,面对同事的高薪待遇和大企业抛出橄榄枝的诱惑时,王迎军依然执着地坐在实验室这张“冷板凳”上,乐在其中、锲而不舍地研究“中国人自己的生物材料”,从一个人和一间20平方米的实验室,发展到现在的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0余人的多学科融合研发团队。
“一旦进入这个领域就完全不能自拔,好像有一种力量在推着你去克服困难,去全身心奉献,搞科研应该要有这样一种精神。”王迎军说。当她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造福于人时,就觉得这种付出是最有意义的。
![]()
▲王迎军在实验室
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沉淀、积累,厚积薄发。她发明的骨再生修复材料仿生构建系列技术,在国际上首次研发出大缺损承重骨再生修复产品,让人体损坏的骨组织获得再生、修复,解决了承重骨大缺损再生修复国际难题,形成30个规格系列产品,在中国和欧盟400多家医院、超过30万病例使用,使成千上万病人免于残疾。
![]()
▲王迎军(左一)在和科研团队交流
![]()
▲王迎军出席2019国际(广州)干细胞与精准医疗产业化大会
![]()
▲王迎军(右一)为华南理工大学学生颁发学位证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