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最近,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与《王者荣耀》明星选手梦泪的多次“同框”,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从以“AG·哎哟魏”的ID组队开黑,到向第一位车主AG梦泪交付全新坦克400,再到现身鸟巢KPL总决赛现场,亲眼见证第一支夺冠的中国电竞战队诞生——这些动作并非偶然,而是传递出一种真诚的意愿:主动走进年轻人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热爱。
让魏总和AG梦泪结缘的全新坦克400,正是这种理念下的产物。它诞生于一群年轻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想象,也离不开魏总对创新的大力支持。
如今,我们与坦克400的设计师们聊了聊,揭开这台车背后,所有你好奇的以及你想不到的故事。
1.听说最初坦克400的设计很常规,是什么让你们下定决心,要做成现在这样夸张的机甲风?
贾寿山:坦克400经历过一次 “蜕变”。
![]()
最开始我们的设计方案风格很接近坦克300(参数丨图片),但做出来就后悔了。因为坦克400的设计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让人兴奋的记忆点。
我们决定“回炉重做”。
坦克400不能像一个大号的坦克300或者小号的坦克500,它一定要有辨识度,要让人一看能记住。
最初的灵感来自团队里很多年轻的设计师。他们下班都玩游戏《赛博朋克2077》,还喜欢收集高达这类机甲手办。他们说:“我们为什么不设计一辆这样的车?”
当时真的有点“疯狂”。我们筛选草图时,看起来特别像“车”的方案就直接淘汰,像“机器人”的方案才能留下继续优化。
为了极致化这种理念,我们甚至用油泥模型做成了两种主副驾模型,当时想让这个车像变形金刚般多变、强悍和个性化,一半就是变形金刚里的“博派”,另一半就是变形金刚里的“狂派”。
2. 当初这个非常超前的设计造型是怎么通过公司级评审的?
贾寿山:用现在的眼光看,最初的油泥模型确实比较“粗”,我们还在周围贴满了设计图,试图完整传达我们的构想。说实话,评审前我们心情非常忐忑,毕竟这是一个突破性的设计,很期待它能被认可,也担心其过于超前而未能通过。
我记得,当时魏总绕着模型仔细审视,沉默良久,我们在旁同步讲解设计理念,内心充满期待。
他转到门口停了下来,沉默了一会,我感觉时间都凝固了。最后魏总转过身,说:“这个机甲风格可能是一个新的方向,我们应该做这样的风格。”
这句话,给这个大胆的概念“开了绿灯”,我们悬着的心一下子就放下了!
外露的尾灯设计也有个“神来之笔”的小插曲。本来没着落,我们用油泥捏了个大胆的形状,没想到这个炸开的造型效果出奇的好,特别有个性和辨识度。就这样,这个设计成了我们400标志性的设计,还被好多车学了去。
![]()
3.车身那些锋利的棱线和折面,工程团队是如何实现的?这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技术创新吗?
戴森:这要从设计的第一步画图开始说。
设计师受《星球大战》、《变形金刚》和《赛博朋克2077》等科幻作品里机械、凌厉、锋锐的元素启发,提取了硬朗棱线和锋利线条,像刀刃一样。
![]()
机甲设计不是简单的方正,精髓在于三角切面的运用。想象一下,怎么用大量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钢块去拼一幅立体画?怎么衔接?怎么让它有力量感?这就是我们要反复琢磨的。
外露的螺栓和铆钉增强了这台车的战斗气息,硬朗线条使它看起来像一辆装甲车,随时准备出征。
还有车身中段的锐利折角,前灯的“刀刃”式横向行车灯、炸裂感的尾灯,还有悬浮式备胎,包括三段式轮眉——它不是为了纯圆形,而是让轮拱空间看起来更大,野性更足。
这一切就为一个目标:把机甲的视觉冲击力拉到最满。
![]()
贾寿山:图纸上的棱线想要落到实车上达成我们想要的效果,工程师面临的挑战非常大。
为了实现车身上“锋利如刀”的棱线,工程师开发了专属部件模具。
普通钣金模具通常带有圆角,导致棱线呈现弧度。然而,坦克400需要棱线非常锋利,怎么办呢?
他们设计了一套上下模具,上模具有一个尖角,打磨时保留其锋利,避免接触。下模相应地有一个凹坑,同样避免接触尖角。棱角的锋利并非直接压出,而是通过上下模具挤压板材两侧,使中间部分“折”出来。
正是这种工艺,才最终保住了这条独一无二的锋利棱线。那时我们跟工程师“打架”打了好久。
4. 很多人好奇,轮眉上的铆钉是真的吗?设计它们想达到什么效果?
贾寿山:这是一个细节又核心的问题。首先,我可以明确回答:轮眉上这几个铆钉,不是粘上去的装饰件,是可以拆卸的真铆钉!
为什么非要这么做?
![]()
戴森提到的“机甲光刃大灯”和“光翼尾灯”都是为了强化机甲风格。要实现机甲风,就得把它拆解开来落地。想一下,机甲通常给人又酷又飒、前卫的印象,无论是在动漫、电影还是现实中——不管是动漫里的机车女孩、电影里的机械战警,还是现实中的重型机车。
铆钉本身象征一种力量感和工业美学的符号,更代表拥抱科技的精神内核。然而,这种“纯粹”的装饰给工程团队带来了不“纯粹”的挑战。
虽然市场上许多车辆仅用假铆钉头装饰,简单、成本低,但我们觉得,这失去了机甲灵魂里的真实机械质感。
所以我们和工程师“死磕”了一下,专门为这几个铆钉攻克了技术难点,把它做成了可拆卸的真结构。
这听起来有点“执拗”吧?
正是对细节的坚持,让坦克400的机甲风格不止于表面,而是具有扎实的工艺价值。用手摸上去,那种真实的金属触感和立体感是无法替代的。
5.为什么没有选择尺寸更大的轮胎?
贾寿山:这个问题,是我们和工程团队“PK”最久的议题之一。
设计师当然倾向于大轮子,因为视觉效果霸气。然而,我们选择了当前尺寸,这是经过多次测试和权衡后,对用户最负责任的决定。
在轮胎选型上,我们进行了多次反复的试验。底盘工程师和项目团队尝试了各种尺寸和厚度的轮胎,大的、小的、厚的、薄的,既要确保越野性能,也要考虑到经济性和舒适性。
![]()
为什么最终选了现在尺寸的轮胎?
首先它视觉上足够饱满,撑得起机甲风气场。性能上也平衡,满足越野需求,同时保持日常驾驶的燃油经济性、静谧性和舒适性。
更重要的是,我们想为用户的个性化表达“留白”。
我们相信,车不只是工具,也是车主表达自我的画布。因此,我们特意在轮胎等部位,为用户的深度改装留下了发挥空间。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非常多优秀的车主改装案例,这辆车正在和它的主人一起,共创属于他们自己的风格。
戴森:设计与工程间的“打架”是常态,“平衡”和“博弈”贯穿了整个开发过程,这是一个持续的开发与优化过程,轮胎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比如前大灯,要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深邃的立体透视感,这促使设计师与工程师展开了更细致的共同推敲,设计师一毫米一毫米地抠空间,工程师则创造性调整内部结构,一起设计目标效果。
还包括车顶和地柱的设计细节,都经过多次推敲。也因为这些细节,这车的验证次数特别多,光是车窗膜就贴了四五次。
但无论如何,我们的目标始终不变:最终一定要造出一台兼顾外观帅气与实际越野能力的好车。
![]()
这是一个全新的造型,所有元素都是第一次尝试,大家心里真没底。然而,上市后用户的反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也证明了,我们与工程团队的“吵架”和验证都是值得的。
6.“敦煌紫”这个颜色非常特别,它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贾寿山:“敦煌紫”是坦克400的设计里传统文化和技术结合得最深的一个点。
灵感源自敦煌莫高窟壁画。在洞窟里,历经千年风化、由矿物颜料偶然形成的紫色深深震撼了我们——它不鲜艳,但非常深邃,有种历史沉淀下来的神秘感和高贵感。
我们当时就想,一定要把这种充满故事和生命力的颜色,搬到一辆面向未来的车上。
![]()
然而,复制历史的代价是昂贵的。
市面上常见的车漆,通常使用白珠光和铝粉来提亮光泽,但做不出我们追求的浓郁神秘效果。为此,我们特别研发了紫色珠光粉,并采用无铝粉工艺,以精确复原莫高窟壁画的质感。
这还只是第一步。坦克400车身是机甲风的复杂棱面,如果使用普通大颗粒珠光,光影会又乱又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行业里最小的5到9微米的最小珠光颗粒(通常行业使用15-25微米),这样每个小折面的光泽都细腻均匀,暗部更显深邃,亮部更显细腻。
过程也挺“折磨”人的。最初调出的紫色过于鲜亮,虽有质感,但压不住坦克400这么大的机甲车身,显得轻浮。为了达到品质与气势的平衡,我们硬是做了7轮调色,制作了21个紫色样本,最终才达成了大家所见的理想效果。
最终,通过喷涂两遍色漆并覆盖自修复纳米陶瓷清漆,才最终达到了大家看到的效果——它既保留了敦煌壁画的历史底蕴,又充满了未来的科技感和潮酷气质。
在我们看来,“敦煌紫”坦克400不仅是一辆车,它更像是把古老文化从历史的洞窟里带入现代的使者,让它穿上机甲,在现代道路上飞驰。这是一种大胆且让我们自豪的文化表达。
7.坦克400的网友评价很两极分化,“有人爱死、有人无感”,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贾寿山:直播完我就盯着看网友们的评论看。很有意思,有人力挺老款,有人热爱新款。喜欢的会特别狂热,不喜欢的完全无感。
这来自我们洞察到的市场空白。
那些追求潮流的年轻人,即“弄潮儿”,需要能表达自我态度的“专属装备”。然而,具有大胆设计基因的车型在市场上是很少的,所以坦克400从一开始便不是面向所有人的“中庸”产品。
新风格往往起始于小众,起初可能被视为怪异。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和口碑传播,它像水中的涟漪一样逐渐影响更多人。我觉得,当喜欢它的用户基数增长后,这种风格可能会从小众走向主流。
戴森:说实话,这完全不会困扰我。如果为了迎合所有人,那设计出来的东西大概率会非常无聊,毫无个性。我觉得存在争议性反而是好事——至少能说明有一部分人是真心喜爱它。
你看市场上这么多SUV,不同的车看起来却几乎都一样——如果把车标遮住,你能分得清它是什么品牌吗?
我们想去打破同质化,把坦克400打造成一个有代表性的、有自己鲜明性格的产品。坦克做到了与众不同,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魏总令人敬佩的魄力也正在于此,他敢拍板,让我们把这种前卫的概念投入生产。
贾寿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底气,来自于坦克品牌成熟的平台和技术。坦克400不是一个空有外表的“样子货”,而是“既能用,也能看”,是真正能陪弄潮儿去征服各种场景、可靠的硬核装备。
8.新款为什么要加入冰箱、彩电?
贾寿山:这个问题也很关键,这次升级的核心思路就是 “从玩到家”。
![]()
第一代坦克400以硬核机甲风格和越野能力吸引了核心玩家,确立了风格。这一代的目标是扩大用户群。
我们仔细研究过,第一代用户主要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这个年龄段通常面临生育或准备生育的情况。
所以第一代车可能更纯粹,是“给年轻人自己玩的大玩具”。但现在,用户会期望它也能更好地满足家庭用车需求。基于第一代的成功,我们明确了调整思路,增加了冰箱、彩电等家庭舒适性配置。
这不仅仅是功能的堆砌,而是产品思路的进化:它依旧是那个能带你冒险的伙伴,现在,它更可成为照顾家庭、舒适带家人出行的可靠座驾。
9.车顶的黑条是在致敬经典吗?为了保留这个细节,你们做了哪些努力?
贾寿山:用户观察得非常仔细!车顶上那条从A柱一直贯穿到尾翼的黑条,确实是我们精心保留的,向经典越野车的致敬“设计”。
它起源于早期制造工艺的限制,车顶与车身的扣合需条形遮盖焊点。久而久之,这个功能性细节,逐渐成为越野和玩车爱好者心中的非常有味道的经典符号。
我们特别想在车上“保留”这个元素,但实现起来可真不简单。为了它,我们前前后后尝试了很多种方案:比如前绕后拐,或与尾翼分离……
最终,我们找到平衡点——既保留连贯经典风格,又确保工程师制造可行性。
![]()
10.您在欧洲知名车企里拥有亮眼的履历,是什么吸引您远赴中国加入长城的?
戴森:汽车研发是我的“家族基因”,我父亲曾是一名摩托车工程师,我曾深度参与并主导了全球多款经典车型的研发,这段经历让我深刻理解汽车设计与制造的品质追求与工艺哲学。
加入长城汽车,是因为长城汽车具备较高的研发实力与生产工艺,同时车型跨度很广,为设计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非常期待能与长城的优秀团队一起探索比坦克400更猛、更酷炫的新车出现,对我来说,能够参与这样的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
结语:
![]()
坦克400,从诞生之初,就注定不是为平庸而来。
它既能在野外真刀真枪地越野,也能成为都市里彰显态度的潮流单品。
它不只是一辆车,还是个带着中国文化的基因,搭载未来机甲风格的“潮流ICON”。
可能,这就是坦克400给我们的启示: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敢于做自己,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