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洗澡、地铁乱食,印度人在中国频频越界,移民凭啥敢这么嚣张
文 | 锐析风云局
编辑 | 锐析风云局
作为在海外生活多年、与不同种族人群深度打交道的人,我始终相信开放包容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近期一系列关于印度在华人员的事件,让我不得不思考一个现实问题。
当多元文化相遇,规则与尊重究竟该如何落地,是无底线纵容换不来真正的融合,还是严苛管控会关上交流的大门?
![]()
多场景乱象
近期多地出现的不文明场景让印度在华人员增多从隐性趋势变成了显性话题,深圳地铁里,几位印度乘客旁若无人地用手抓食咖喱饭,酱汁滴落地面,浓郁的气味弥漫在密闭空间中。
上海外滩的草坪上,有人直接席地而坐,无视公共环境的整洁要求,酒店里,沙发上随意躺卧的身影,打破了公共场所应有的秩序感,更令人揪心的是自然景区的乱象。
庐山五老峰附近的溪谷,明明竖立着禁止下水的警示牌,几位印度游客却公然下水洗澡,使用香皂产生大量泡沫,岸边留下了香皂盒、湿脚印和未消散的肥皂泡。
即便周围游客反复劝阻,他们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挪用了岸边的救生圈吸水,等景区工作人员赶到时,这几位游客早已逃离现场。
后续景区通过监控和酒店登记记录确认了他们的身份,事件已移交相关部门处理,这并非个例,北京亮马河、吉林松花江、武汉长江等水域,都曾出现过印度游客违规下水的情况。
这些被拍到的场景背后,或许还有更多未被记录的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共环境,更无视了当地的规则与他人的感受,让文化差异变成了规则漠视的借口。
来华热潮与全球迁徙的双重图景
这些乱象的背后,是印度在华人员数量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印度人来华同比上涨320%,各大移民中介的咨询量也暴涨30%。
这种增长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全球范围内的趋势,加拿大4000万人口中,印度裔占比已达500万,且仍在持续上升。
英国议会中共有20多位印度裔议员,硅谷的印度裔高管更是形成了显著的群体影响力,伦敦的部分街区已逐渐发展成印度特色区域,从商铺到生活方式都充满了异域风情。
有人调侃印度正在攻占全世界,从人口流动的角度看,这背后是全球发展机会的虹吸效应,前来中国的印度人,涵盖了各个阶层。
![]()
既有寻求底层工作机会的劳动者,也有手握技术的工程师、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这种人才流动本是全球化的正常现象,既能为接收国带来文化多样性,也能注入经济发展的活力。
毕竟技术创新与经济跨界离不开不同思维的碰撞,但热潮之下也暗藏隐忧,有消息称,部分印度人通过不正规甚至造假的方式获取在华工作资格。
这种违规流动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加拿大的前车之鉴值得警惕,该国曾因印度裔群体出现的沙滩排便等公共卫生乱象,不得不收紧对印度人的签证政策,甚至直接拒签或取消部分签证。
开放包容与规则底线的平衡艺术
![]()
作为一个秉持开放理念的国家,中国向来欢迎世界各地的友人前来旅行、工作或生活,多元文化的交融,能让社会更具活力。
不同的饮食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相互碰撞,往往能催生新的创意与机会,技术领域的跨国协作、商业市场的跨境拓展,都离不开这种全球化的人才流动与文化交流。
从这个角度看,印度在华人员的增多,本质上是中国发展吸引力的体现,但包容绝不是无底线的纵容,多元也不能成为突破规则的理由。
![]()
景区的禁止下水警示牌、地铁的公共卫生规范、职场的诚信与效率要求,这些规则并非针对某个特定群体,而是保障公共利益的基本准则,适用于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身处中国,就应当遵守当地的规则,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那些担忧中国会变成第二个加拿大的声音,并非毫无道理。
但也无需过度恐慌,加拿大的问题,根源不在于接收了大量印度裔移民,而在于规则执行的宽松与管理体系的滞后,只要我们守住合法流动鼓励、违规行为严管的底线。
就能在拥抱多元的同时,避免乱象滋生。规则不是阻碍交流的围墙,而是保障公平的基石,它既能保护本土居民的合法权益,也能让遵守规则的外籍人士获得更稳定的生活环境。
![]()
群体特质背后的根源与现实碰撞
印度人来华带来的究竟是活力还是压力,答案并非非黑即白,他们中的优秀人才确实能为中国的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文化多样性也能让社会更具包容性。
另一方面,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与规则漠视,也给公共管理和社会秩序带来了挑战,有人担忧就业竞争加剧,有人期待人才结构优化,这种矛盾的观点,恰恰反映了多元社会的复杂性。
文明共处从来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它需要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主动适应,更需要完善的制度与严格的执行来保驾护航。
![]()
面对印度在华人员增多的趋势,我们既不能因个别乱象而全盘否定某个群体,陷入种族偏见的误区,也不能因追求包容而放弃规则,纵容违规行为的滋生。
景区违规下水、地铁公共卫生等事件,既是对我们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完善规则的契机,我们需要加强入境审核,堵住不正规流动的漏洞。
需要细化公共规则,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清晰了解行为边界,更需要强化规则执行,对违规行为依法依规处理,做到问责到人。
只有这样,才能捍卫公平正义,让遵守规则的人获得尊重,让违规者付出代价,开放包容是中国的底色,但规则底线是社会的根基,规矩不是摆设,而是保障多元社会有序运行的骨架。
![]()
结语
包容不是纵容,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理解与接纳,当每一个人都能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多元文化才能真正扎根生长,成为社会发展的助力。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的,是不同国家的人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处、互利共赢,用规则守护包容,用尊重化解差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