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风风木木
前言
高市早苗在日本国会上说:要是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日本很可能把这定义为 “存亡危机事态”。
中方严厉警告,因她的错误言论让整个日本外交蒙上阴云。
可是她的支持率不降反升,难道她其实说出了大部分日本人的想法?
![]()
一、豪赌一场:支持率反涨,政治算计藏不住
高市的强硬姿态,绝不是口误,更像是场精心设计的国内政治表演。
她的话精准戳中了日本社会部分群体的 “痛点”—— 对外部环境的焦虑,还有对所谓 “强势外交” 的病态渴望。
民调数据最直观:共同社调查显示,她的内阁支持率不降反升,10 月到现在涨了 5.5 个百分点,冲到 69.9%,还有份调查更夸张,支持率高达 82%。
数字背后是清晰的民意倾向:60.4% 的受访者赞成增加防卫开支,近半数(48.8%)对高市的 “存亡危机事态” 说法表示 “赞成” 或 “倾向赞成”。
![]()
这种民意成了高市最硬的底牌,也解释了为啥她坚决不撤回言论,只拿 “针对最坏情况的假设性回答” 搪塞。
说到底,这盘棋下得大:作为极右翼政客,“强硬” 是她吸引支持者的核心标签,其次,执政党在众议院优势不稳,靠塑造外部威胁凝聚内部共识,是百试不爽的政治手段。
更深层的是,她可能在押注未来 “特朗普 2.0” 时代的美日同盟,想借台湾问题把美国更紧地绑在日本战车上。
![]()
二、北京反制:组合拳出击,红线划得明
面对东京的危险试探,北京没犹豫,迅速打出一套从外交、民生到军事主权的多层次反制 “组合拳”,目标很明确:划红线、施压痛处、防止局势失控。
第一波是外交攻势,11 月 8 日,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先在社交媒体发严厉警告,打响舆论反击第一枪。
11 月 10 日,中国驻日使馆发言人正式答记者问,表达强烈不满。
11 月 13 日,压力升级 ——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进行极严正的交涉,还用了罕见的 “五个严重” 强硬措辞,每个字都分量十足,给日方传递不容误判的信号。
![]()
外交施压的同时,“软性” 反制也戳中日本痛点。
11 月 14 日,外交部和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公告,提醒中国公民近期别去日本,理由直指日本领导人的挑衅言论,还有由此引发的在日公民人身安全风险。
这招堪称釜底抽薪:当时日本极右翼和网络喷子正叫嚣威胁中国外交人员和普通公民,官方出行提醒既是保护国民,也是对日本高度依赖的旅游业精准打击。
国内三大航空公司也跟进,为日本航线机票提供特殊退改服务,经济压力紧跟着来。
![]()
要是说这些是 “文斗”,军事与主权层面的 “武吓” 更有威慑力。
11 月 16 日,《解放军报》发文,措辞空前严厉,警告日本若敢武力介入台海,全国都可能成战场,最终会 “再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同一天,中国海警船编队驶入钓鱼岛领海巡航 —— 实际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这是对日本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反复横跳最直接、最强硬的回应。
![]()
三、支持率下:暗潮涌动,反对声浪藏不住
可那看似坚挺的支持率,真能代表整个日本社会吗?
喧嚣的数据之下,强烈的反对声浪也在暗流涌动,政界元老、主流媒体和普通民众的批评,揭开了日本社会在历史认知和未来路线上的深刻撕裂。
一批政坛老将先站出来:鸠山由纪夫、野田佳彦等三位前首相,公开批评高市的言论 “轻率”“越界”,说她亲手破坏了历届政府在涉台问题上的谨慎平衡。
![]()
主流媒体也没被民粹情绪带偏:《朝日新闻》等媒体发出理性声音,担忧高市在随意放宽对 “存亡危机” 的解释,这相当于和日本以往的和平立场决裂。
民众的愤怒更直接,11 月 15 日,约 100 名日本民众聚集在首相官邸前,高喊 “高市下台”“撤回发言”,表达最朴素的诉求。
在这些抗议者看来,高市的话不仅破坏了来之不易的中日互信,还证明她根本没资格当日本首相。
他们的声音虽小,却代表了被高支持率掩盖的另一半真相。
![]()
结语
高市早苗引发的这场风波,远不只是一次外交摩擦,支持率上涨,右翼思潮和政治投机主义勾结的结果。
而中国的坚决反制,用一套清晰的组合拳划下了不可逾越的红线。
真正决定日本未来走向的,不是一时高涨的支持率,而是背后被掩盖的社会深刻分歧。
历史教训就在眼前,“存亡危机” 曾被日本军国主义者滥用,成了发动 “九一八事变” 等侵略战争的借口。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 80 周年,在这个特殊年份,任何想重蹈历史覆辙的言行都格外刺耳。
中日关系的未来,最终要看日方是否能真正正视历史,约束国内的危险冲动,回到和平发展的正轨上来。
信源:
共同社
![]()
人民日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