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身体聊聊茶
——茶的高维认知
以人为本,专注茶汤,尊重、遵从自己的生命感知,和身体聊聊茶。这既是喝茶最基础的认知,也是打开茶的最简单方式,更是喝茶最难抵达的最高境界,是关于茶的高维认知。
一、维度认知:从标准到感知的升华
《周易·系辞》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若以维度论茶:
低维认知:执着于内含物、数据、实验标尺,如《韩非子·外储说》所载“郑人买履"之喻,“宁信度无自信”,舍本逐末;
高维认知:以《黄帝内经》“天人合一”为基,融合时间、空间、人体反应,形成动态全息思维。如《庄子·养生主》言“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势利导,综合饮者体质、茶性气路、时空变量,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立体全息”的认知跃迁。
二、茶之本源:为腹不为目
《道德经》第十二章明示:“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茶汤方为茶之根本,山场、工艺、非遗、金奖等外相,终需归于杯中一饮。《论语·学而》引《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喻示茶汤需经身心反复体悟。茶行业的管理规则、学科研究与喝茶本身并无关联,正如买手机无需深究其检测标准与学术研究。
三、主体回归:求其放心之道
《孟子·告子上》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饮茶当从数据迷信、直播喧嚣中收摄心神,践行《中庸》“慎独”之功,回归“饮者本体”——以生命感知为秤,以脏腑反应为度。此乃摒弃“宁信度无自信”的高维认知,是人人本自具足的“如来智慧德相”。
四、茶性辩证:精行俭德之践
工艺为安全核心:陆羽《茶经》警示“嚼味嗅香非别也”,劣工致茶性偏颇,违背茶饮宜性平之本性;
精行俭德内涵:
精行者,如《庄子·达生》“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制茶饮茶需专注合一;
俭德者,依《周易·否卦》“君子以俭德辟难”,去奢崇简,方契茶道。
五、全息思维:多维度的茶道实践
人、器、水、时间、地点与茶汤构成正相关关系。广生祥四味六堡茶的“茶壶里的拼配”方法,是提供定性推论的思维模型,实际搭配应结合饮者体质、茶品性状、当下环境等因素,动态调整“君臣佐使”的比例。这种综合多元因素的全息思维,正是高维认知的体现。
六、经典修习:高维认知之径
《礼记·经解》强调经典教化之功,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研习《道德经》《传习录》等根源经典,可破认知壁垒,达《六祖坛经》“本来无一物”之通透境界。经典智慧引导我们超越语言边界,在“道”的范畴中体悟茶汤与生命的共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