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
中国曾在联合国倡议全面禁止“杀手机器人”,却遭遇美国、俄罗斯、以色列和印度等国的明确反对,最终提案未能通过。当时这些国家执意拒绝约束性条款,如今面对中国在无人作战系统领域的快速突破,却又表现出不安与质疑。当初不愿接受规则限制的是他们,现在看到中国摆脱束缚取得进展,反而开始动摇。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3
一、看似牢固的伦理高地:125 国力挺禁 “杀手机器人”
4
围绕未来战争形态的国际争论,已持续十余年。这场讨论的思想源头可追溯至1941年,科幻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提出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其核心理念清晰而坚定:机器不得伤害人类个体。
5
然而现实中的“杀手机器人”恰恰背离了这一原则——这类系统正是为实现远程、高效、精准打击人类目标而设计,完全颠覆了原始伦理构想。
6
当联合国开始聚焦自主武器系统的研发趋势时,一场关于技术边界与道德底线的全球辩论迅速升温。
7
多数国家对此持有高度共识,中国更是在其中扮演了积极倡导者的角色。主张的核心立意直击人心:将决定生死的权力交由算法执行,本质上是对“生命神圣”这一基本价值的践踏。
8
这一观点极具感染力,甚至一度赢得美国与以色列在内的多个军事强国在道义层面的认同。
9
从哲学维度审视,这种转变意味着人的主体性被削弱——鲜活的生命在算法眼中沦为坐标点与识别标签,尊严消失不见,人从目的本身降格为达成战略意图的工具。
10
此外,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恻隐之心”也无法被程序复制。那种基于情境的人性化判断,是冷冰冰的代码无法模拟的。更令人担忧的是,操作界面日益游戏化,可能弱化操作人员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甚至影响整个社会对暴力的认知。
11
技术本身的不稳定性同样构成巨大威胁:训练数据若隐含种族或地域偏见,可能导致误判滥杀;网络安全防护一旦失守,整套系统可能被敌方操控,引发灾难性后果。
12
2021年,争议达到顶峰。在《特定常规武器公约》审议大会上,中国提交详尽文件,系统阐述禁止“杀手机器人”的五大依据,现场反响强烈,构建全球规范的希望近在眼前。
13
最终,支持禁令的成员国达125个,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那一刻,人们仿佛看到人类理性即将战胜无序的技术扩张。
14
![]()
15
二、反转来了:人道主义成了挡箭牌
16
戏剧性的转折紧随其后。尽管绝大多数国家投下赞成票,美国、俄罗斯、以色列和印度却集体投出反对票。
17
正是由于这几个关键国家的否决,原本有望落地的提案宣告流产。全球协同治理的努力,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
18
![]()
19
反对者提出的理由听起来颇具迷惑性。以美国和以色列为代表,强调将机器投入战场能有效降低己方士兵伤亡率,因此是一种更为“人道”的选择。
20
他们进一步辩称,若禁止此类技术研发,等于强迫本国军人直面高危任务,才是真正的“不人道”。
21
这套话语策略巧妙地将议题从全人类的伦理责任,转移为单一国家的自我保护需求。
22
![]()
23
其背后反映的实则是权力结构的失衡——美国、英国、俄罗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少数大国的战略私利得以凌驾于多数国家的共同意愿之上。
24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早年也曾呼吁尊重生命、维护人类尊严,但立场的转变并非源于理念更新,而是出于现实利益考量。
25
曾经被视为坚不可摧的伦理共识,瞬间土崩瓦解。
26
![]()
27
三、中国的清醒:先礼后兵,构建合法外衣
28
在全球共识破裂之后,中国并未陷入情绪化的指责,也没有停滞于无效争论,而是迅速完成了一次堪称典范的战略调整。
29
提案遭拒后,中方第一时间表达遗憾,并正式声明:既然国际社会无法建立统一禁令,出于国家安全与防御需要,中国必须推进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深入应用。
30
![]()
31
这一表态不仅阐明立场,更为后续行动奠定了合法性基础——我们曾努力推动规则建立,是既有机制失效,迫使我们必须自主应对不确定环境。
32
实际行动远比言语更有分量。2024年,中国军队列装六足武装机器狗的消息一经披露,西方舆论立即陷入紧张。
33
一名美国国会成员公开表示“难以接受”,但此言论显得空洞无力,缺乏道义支撑。
34
![]()
35
今年9月3日的阅兵仪式,则将这一战略转型完整呈现于世界面前——成建制、大规模的无人装备集群整齐通过天安门广场,气势恢宏。
36
其中一款名为“班组支援车”的无人战车尤为引人注目。名称朴实无华,强调功能而非威慑,与欧美惯用的炫酷命名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37
![]()
38
这种命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话语权的体现——它传递出清晰信号:该系统服务于战术支援,定位为防御性质。
39
此时,美国在舆论场陷入被动。阅兵画面传遍全球后,他们已很难在道德层面对中国进行指责。
40
毕竟,阻止全球禁令成形的,正是他们自己。
41
![]()
42
结语
43
回顾整个进程,中国走出了一条逻辑严密、步骤清晰的发展路径。
44
首先承担大国责任,积极推动建立全球伦理框架,试图成为规则的引领者;当外部环境不允许时,果断转向自主创新,转变为适应无序格局的实践者。
45
这一完整的叙事链条,为中国军事现代化披上了“防御性发展”的正当外衣。
46
当中国各类无人作战平台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并引发关注时,西方部分国家或许心生懊悔。但他们真正应反思的,不只是中国的技术飞跃,更是当年在关键时刻做出的短视且自私的选择。
47
关于人类战争未来的这场全球博弈,远未落幕。
48
信源:
49
观察者网
50
![]()
51
观察者网
52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