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健康报社主办的“推进基层医疗提质增效 提升慢病管理能力建设——内分泌代谢科体重管理项目”走进天津,多位内分泌领域专家围绕健康体重管理新模式、新技术和新思路进行探讨,探寻全周期健康管理新路径。
让更多患者享“瘦”健康
天津大学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邸阜生指出,近年来,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慢性病防治与健康管理方面持续发力,成立了健康体重管理中心,整合院内重点专科如内分泌科、减重科、减重外科、运动医学科、心理科、营养科等,构建了布局一体化、诊疗一体化、区域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医教研一体化“五位一体”的全流程诊疗模式,致力于向广大群众提供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健康体重管理服务。
![]()
据悉,为让更多市民了解到肥胖的危害,使用科学的方法减重,2023年9月13日,天津大学中心医院正式开设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由内分泌科、减重代谢外科、营养科等相关学科专家联合出诊,为患者提供综合减重方案。
天津大学中心医院主任医师庄建彬指出,肥胖症的病因复杂,常合并多种相关疾病,干预治疗手段多样,因此,对于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应当积极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以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把多学科优势整合起来,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庄建彬表示。
![]()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印发通知,启动“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提出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健康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天津大学中心医院医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于2025年3月4日正式成立“减重降糖健康管理中心”,旨在整合多学科资源,为患者提供科学减重、有效降糖的健康管理方案。庄建彬介绍,“减重降糖健康管理中心”配备了人体成分测定仪、营养代谢车、心肺运动试验及瑞贝克抗阻评估系统,引进德国智能有氧及抗阻训练设备,为患者进行精准的静息代谢率、心肺耐力及肌肉力量的评估,同时制订个体化营养及运动处方。
“在肥胖症的阶梯治疗方案中,肥胖患者或伴有并发症的超重患者,初始体重控制目标是在起始的6个月内减重5%~15%,以获得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庄建彬表示,对于重度肥胖患者,减重手术是能实现短期和长期持续减重、改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治疗时,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流程,做好术后随访,降低手术并发症,争取更好的术后疗效,让更多肥胖患者享“瘦”健康。
打赢健康体重管理“持久战”
天津大学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洁指出,《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超半数的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肥胖症和很多疾病相关,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癌症、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内分泌疾病、胃肠道疾病、心理疾病等。
![]()
张洁表示,肥胖症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在制订减重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心理预期,通过医患共同决策,综合使用不同手段,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一般来说,建议所有患者均应接受营养、运动、心理指导作为全程基础管理。根据超重和肥胖症程度、肥胖症相关疾病风险和程度,在基础治疗之上,选择减重药物治疗和减重与代谢手术治疗。
张洁介绍,在药物治疗方面,国内已获批用于治疗原发性肥胖症的药物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玛仕度肽。一项双盲、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司美格鲁肽每周一次2.4毫克,在中国以成人为主的超重或肥胖人群中的疗效。研究显示,在中国超重或肥胖人群中,司美格鲁肽2.4毫克治疗44周体重降幅达13.5%。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有望停药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天津大学中心医院主治医师余红艳指出,我国MAFLD患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第一大肝病。MAFLD不仅会增加肝脏的不良结局,还会增加心血管、肾脏、代谢相关疾病风险。
![]()
余红艳表示,肥胖、过量饮酒、无症状性转氨酶增高等高风险人群,应该进行MAFLD筛查。被诊断为MAFLD的患者,在明确诊断并且进行相关的临床分型以后,需进行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段在内的综合性治疗。
余红艳分享了一例脂肪肝逆转病例。患者35岁,自幼体型肥胖,被诊断出患有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经典治疗是‘五驾马车’疗法,即饮食、运动、药物、监测、健康教育,但是‘五匹马’如果不能齐头并进,就会造成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并发症控制不理想。”余红艳表示,天津大学中心医院团队在“五驾马车”的基础上提出了糖尿病治疗理念模型,强调综合化和个体化治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糖尿病整合康复治疗理念模型,强调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加强糖尿病并发症和伴发症的规范化诊治流程。
上述案例中,经过多方面干预,患者体重下降超过了20%,肝硬度值和脂肪衰减值恢复正常,实现了脂肪肝的逆转以及2型糖尿病的缓解。“传统认识中,2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一旦患病,需要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治疗,无法治愈。”余红艳表示,新的理念认为,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个体化治疗有望停药,实现糖尿病缓解。
“吃动平衡”无可替代
天津大学中心医院主管康复治疗师李英指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引发超重或肥胖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中国人饮食生活习惯发生显著改变,吃得更“油”了,脂肪供能比远超推荐值,久坐时间延长,体力活动时间却急剧减少,这些都会导致体重悄然上升。适当减重即可显著改善肥胖相关疾病病情。任何人,无论体型或脂肪分布如何,都能从健康、均衡的饮食模式和有规律的体力活动中获益。
![]()
生活方式干预是肥胖症治疗的基石,饮食减肥要求总能量摄入应少于能量消耗,通过每天减少饮食摄入或低脂肪饮食,结合专家的支持和密集的随访,持续减肥。在体育锻炼方面,相关指南建议,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或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活动组合,每周至少进行2天肌肉力量练习。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饮食干预,我们遵循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李英指出,比如告诉患者,主食按照自己的1个拳头大小的量去吃,蔬菜按照4个拳头大小的量去吃,肉类按照手掌大小、小拇指厚的量去吃。
“总体来说,生活方式干预应该先评估,把肥胖当慢病管理,全面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然后再定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与运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患者安全,通过心肺功能运动试验等评估排除运动风险。”李英表示,“整个过程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任何技术都替代不了‘吃动平衡’。”
会议举行了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授牌仪式,9家医疗机构获批成为联盟成员单位(见附件)。
附件:第7批9家联盟成员单位名单
![]()
![]()
文:牛煜辉
编辑:肖薇
审核:王小雪 陈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