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国会问答中,高市早苗就台海事态发表看法,称这将是存立危机事件,日方将介入。
![]()
这个表态等于日本官方对于日中建交联合公报的动摇,是对日本安全立法长臂管辖的确认,以及日本政治高度右倾化危险的信号。
第一,对日中建交联合公报的动摇。日本染指台湾的企图其实很早就有了,就在今年3月,针对一名国会议员的质询,日本政府竟然堂而皇之地出具了一份官方答辩书,白纸黑字地声称,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不具备法律约束力”!这是什么概念?这就好比两个人签了份重要的合作协议,过了几十年,其中一方突然跳出来说:“哎呀,那份协议只是个君子协定,没法律效力,我想不认就不认了。”这种背信弃义的说法,当时就遭到了我方外交部的严厉驳斥。
虽然早苗在APEC峰会期间表示自己坚持建交精神,但是那是表面的;这次把大陆梧桐台湾事件作为日本的存立危机事件,再次表面自己对台湾的兴趣。
现在有议员或什么右翼势力认为当年投降对象是国民党政府,是中华民国,更是混淆概念,粉碎了1972联合声明中关于我国主权的声明。
![]()
毛宁先后用英日双语发帖称,“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里白纸黑字写着,‘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以及‘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无论谁当政,日本都必须信守承诺。”
毛宁的帖子就是对这波势力的提醒。
![]()
第二,是对日本立法长臂管辖的确认。高市早苗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作为日本极右翼势力的代表人物,她长期追随安倍晋三的对华遏制战略,其政治履历中充斥着历史修正主义色彩。她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甚至将日本殖民台湾的历史轻描淡写为“日本生命线的延伸”。
此次她援引的“存亡危机事态”概念,源自日本2015年通过的《安全保障相关法案》。该法案允许日本在“生存受到威胁”时行使集体自卫权,但前提是威胁必须直接波及日本本土。然而,台海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与日本国家安全并无法律关联。高市早苗强行将两者捆绑,被批评为“对国际法的粗暴篡改”。
另外日本跟美国还有个安保条约,也就是日美旧金山安保条约。1951年9月8日日本与美国在旧金山美国陆军第六军司令部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此条约不仅构成规定日本从属美国的法律依据,而且使美国可以在日本几乎无限制地设立、扩大和使用军事基地。根据条约第五条规定,缔约任一方在日本施政领域受到武力攻击时,双方将采取行动应对共同危险。2012年美国参议院通过法案明确该条款适用于钓鱼岛,2025年日本防卫省再次确认该立场。
条约于1952年4月28日生效,承认美国有权在日本驻军并镇压内乱,未经美国同意不得将基地给予第三国。
1960年该条约被华盛顿《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取代,但仍维持驻日美军特权地位。该条约共10条,主要内容为:
- 美国继续有权在日本驻扎军队和使用军事基地;
- 日美两国将通过“有效的自助和互助”,“维持并发展它们抵抗武装进攻的能力”;
- 在日本领土上日美任何一方遭受武装进攻时,双方将“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
条约的有效期为10年。
在条约期满时,1970年6月23日,佐藤荣作内阁通知美国政府,宣布自动延长该条约的有效期。
1970年条约到期后自动延长至今,适用于冲绳地区。
2025年日本自卫队前统合幕僚长河野克俊提议将条约适用范围扩展至西太平洋地区包括关岛。(野心勃勃)
![]()
第三,在去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日本右翼继续膨胀,试图军事冒险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抬头。
日本战后一直处于盟军控制之下,实现民主改革和和平宪法。但是随着国际格局的变革,这个战后三角形对于日本都是可以改变的。
目前俄罗斯占领北方四岛,美国给了日本一些好处,但是长期驻军;在特朗普时期,随着美国自身的衰落,美国不断要求盟友加强自身安保能力,提升军费比例,这给了日本右翼膨胀的空间。美国是实际上是纵容日本对中国进行威胁。
2023年日本防卫预算却飙升至6.8万亿日元(约合51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政府近期通过的《防卫力整备计划》明确将中国列为"最大战略挑战",这种定位与80年前"大陆政策"的思维脉络如出一辙。
岸田政府已就2024年度防卫费预算案定为约7.7万亿日元或559亿美元,占GDP约为2%,较之上年增幅高达16.5%,是当年全球仅次于俄罗斯军费增幅最大的国家。
日本2025年度军费或将首次超8万亿日元(约合3883亿元人民币,中国为17846.6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这也是日本连续12年增加军费支出。同时,根据日本政府此前的计划显示,日本未来的军费还将会持续大幅增长。日本政府2027年的军费将突破10万亿日元,届时,日本军费将跃升至全球第三位。
日本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之一,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近年以来,日本在电磁炮、高超音速导弹和激光武器等尖端武器领域取得积极进展。根据目前的趋势显示,日本未来将成为全球军工强国。
![]()
目前中日围绕早苗表态事件斗争非常激烈,主要还是局限于舆论战,主要还是要指出日本表态为什么错了,教育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
至于中方说的迎头痛击,那是要等到日本实际干预之后。中国肯定已经有了预案。中国目前期望的是,日本官方尤其是早苗本人能够收回话语,承认话语的实质性错误。
![]()
中方所谓的,“如果不收回,中方将实质反制”,到底有哪些,我们估计是这样的:
第一,经济制裁;人员往来制裁;比如截断日本旅游收入。根据日本观光厅的数据,2024年访日外国人的消费总额为8.14万亿日元,其中中国旅客贡献了1.73万亿日元,占比超过21%且位居各国榜首。今年前三季度,日本接纳旅客人数和访日消费额创历史新高,来自中国的旅客和消费额再次占据极高比例。目前,中国驻日大使馆已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此外,包括国内三大央企航司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公布了日本航线的特殊处置方案,对出行日期在今年年底前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客票采取免费退改处理。
再比如,中日经济相互交融,大家各取所需、共同发展,但这都是建立在中日关系友好的基础上,当该基础动摇之时,我们的贸易实质反制措施就该来了。
今年前10个月,日本对华进口总额为1337亿美元,同比增长5.7%,仅次于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位列第三,高于美国、俄罗斯和整个非洲大陆。
![]()
日本商品有多么需要中国市场?从水产品上可以看出端倪。
2023年8月,海关总署决定为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水产品禁运后的2024年,日本食品对中国大陆出口额暴跌29.1%至1681亿日元,日本渔民叫苦不迭,只能频繁施压政府。
水产品在整个日本对华出口商品类目里只能算很小的一个品类,尚且对日本相关产业造成严重影响,何况机电、化学、光学仪器这些出口主力军了,一旦失去中国市场将威胁大量日本企业的生存和日本职工的工作岗位。
再比如,稀土“卡脖子”。用于反制美国贸易与科技的措施同样能用到日本身上,谁让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稀土开采国和生产国,与半导体、军事有关的中重稀土产量更是占了全球90%以上的份额呢?日本是典型的资源稀缺国家,别说稀土了,国内连石油、天然气、各类金属矿都极少。2010年之前稀土几乎全部靠从中国进口,这些年虽然开始布局多渠道采购但依赖度依然很高。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对华稀土依赖度为58%,关键的中重稀土的依赖度更高。
第二,外交降级,乃至断交;
第三,利用波茨坦公告和联合国相关决议,对日本采取果断措施。比如对纳粹或法西斯主义的惩戒措施、必要时占领。
第四,支持琉球独立乃至回归中国。利用琉球地位未定做文章。
总的来看,中方处于斗争的主动方,还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做好两手准备:和了,热忱欢迎;干预,迎头痛击。
至于国际格局大裂变,是场危机,危中有机,咱们必须迎难而上,彻底走向舞台中央。
这才符合中国本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