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章故事,源于一次台北的闲逛。那次,我本是去台北市立美术馆看展览。出了圆山捷运站,穿过花博公园,就在美术馆旁,我偶然瞥见一栋非常别致的小洋楼,静静地立在基隆河畔。它小巧,是那种可爱的英国都铎风格。我远远地走近去看,旁边的字写着“台北故事馆”。当时,这栋建筑给我的印象并不算极深,只是单纯觉得它非常“洋气”。后来才知,这里曾是大稻埕一位陈姓茶商的宅邸,专门用来招待贵客。如今需购票入内,常有小巧精致的特展,很值得花一个下午慢慢看。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这份记忆一直搁着。直到后来,我回到了上海。我因为工作,会经常到陕西北路那边晃荡。陕西北路旁边就是北京西路,我时常会穿梭在这片区域。就在北京西路,有一栋建筑,当我看到它的时候,猛然间,我想起了台北故事馆。它就是“观渡庐”。
![]()
这两栋楼,真是何其相似。我感觉它们在外观上,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像的。它们都这般安静地伫立在城市的角落,仿佛沉淀了无数的故事。我后来去了解了一下,竟发现它们真有一个深刻的共同点:它们都曾是显赫一时的私人宅邸,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兴衰;而又都在历经岁月之后,从“私人”转向了“公共”,成为了向民众开放的文化空间。当我在上海看到观渡庐时,便会感觉到它和台北故事馆在空间感上的相近。这种从私密走向公众的经历,让它们的气质如此接近。我想让大家也尝试着去感受一下,这种跨海的相似。
作者简介
![]()
大猫:公认业界天才青年水彩画家,号称小约瑟夫、帅气版阿尔瓦罗,擅长多种媒材。水彩风格多变,酣畅淋漓,颇受业界好评,在各个社交媒体上拥有数百万粉丝。
![]()
欢迎投稿
内容:文化交流、研究评论、
实践创新、先进典型......
形式:图文、视频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来稿请注明:您的姓名+单位
点击查看➡️征稿启事
来源:大猫
1
睹物思情ⅱ寻找上海台北双城记忆之江与城 · 山与河
2
睹物思情ⅱ寻找上海台北双城记忆之《踏入共同的熙攘》
3
睹物思情ⅱ寻找上海台北双城节气之立冬
上观号作者:上海市台胞服务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