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
取餐扫码付0.1元就能免1小时停车费,70多岁的老林没多想便完成了操作,可3天后,银行卡的29.9元扣款提醒让他一头雾水。
一番追查才发现,这0.1元的停车券背后,竟藏着"飞常准"会员连续包月的"陷阱",并在京东某店铺生成了订单,而他对此毫不知情。商家拒绝退款,还告知其要自己操作取消包月服务,否则每月都要扣款30元。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老林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幽灵扣款"正频繁盯上老年群体,"看剧领红包""走路赚钱"等诱人广告背后,不少老人的账户资金被悄无声息转走,损失从几十到上万元不等。老魏在看免费小说时,只是随手关闭了一个弹出页面,第二天就被莫名扣款159.07元,收款方信息混乱,既无对应APP,也无明确消费记录,让他无从追责。
![]()
这些看似"诡异"的扣款,实则暗藏猫腻。奇安信上海行业处总监张淼揭秘,部分平台利用"点击即授权"的隐藏条款,将扣款协议藏在页面角落的小字中,弹窗跳转后,老年人稍不留意就会"被订阅"。即便老人未开通“免密支付”,也可能在误点后被授权扣款,等发现时资金已被划走。
律师胡峰博士指出,此类行为已涉嫌违法。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款,说明双方未达成有效缔约,扣款方构成不当得利,应依法返还。同时,平台若未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违背诚信原则诱导订立合同,还可能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面临1倍以上5倍以下的违法所得罚款,相关平台也需承担责任。
![]()
面对频发的"幽灵扣款",如何守护老年群体的资金安全?专家给出三点实用建议:一是定期检查微信、支付宝及银行卡的免密支付和代付协议,及时关闭不必要的授权;二是留意小额高频扣款记录,一旦发现9.9元、29.9元等不明支出,立即联系客服止付并索赔;三是开启交易提醒功能,确保扣款时能收到短信或APP推送通知。
此外,各大平台应推出适老化简化版操作系统,为55岁及以上老人设置专属关怀界面,减少冗余弹窗和页面跳转,仅保留核心功能按钮,让老人能清晰辨别操作选项,避免误触陷阱。
随着移动支付普及,老年群体的数字权益保护刻不容缓。除了平台加强自律、优化服务,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此类诱导扣款行为。同时,家人也需多为老人普及防骗知识,协助检查手机支付设置,共同为老年人的资金安全筑牢防线,让他们在享受数字便利的同时,不再遭遇"幽灵扣款"的困扰。
看看新闻记者: 施亚娟
编辑: 刘黎明
视频编辑: 赵祎韫
责编: 沈雪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