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9月份,欧盟外长卡拉斯在欧盟安全研究所会议上谈到中俄纪念二战胜利 80 周年时,公开反问:“俄罗斯对中国说‘我们参加了二战,我们赢得了二战,我们打败了纳粹’,我心想:‘好吧,这倒是一件新鲜事(something new)’。”
![]()
她随后还补充“如果你了解历史,脑海里会出现很多问号”,并指责公众“没有真正阅读和记住历史”,才导致有人相信中俄是胜利方的叙事。
这段视频被 RT 主编西蒙尼扬上传后,引发舆论哗然,中国外交部也点名批评其言论“缺乏基本历史常识”。
当欧洲政客把“主战场”简化为一句“那是俄国和中国自夸”,实际上是在为内部的“历史修正”寻找借口:淡化殖民历史、淡化对纳粹崛起的早期绥靖、淡化今日对极右翼的纵容。
把苏联和中国的牺牲“边缘化”,便可以把“欧洲价值观”包装成唯一的反法西斯叙事,进而为“价值观外交”正名——谁质疑,谁就是在“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更危险的是,这种半吊子历史观已被写进欧盟对华政策文件:一边承认“需要与中国合作”,一边却把中国坚持战后秩序解读为“挑战欧洲中心地位”。
于是出现“议会邀萧美琴、政府派团访华”的黑白脸把戏——用“历史解释权”当武器,对中国打“价值观牌”,对俄罗斯打“历史罪责牌”,却对自己在二战前绥靖、战后殖民的历史装聋作哑。
结论很简单——如果欧盟继续让这种“半桶水历史”指导外交,不仅会在现实政治中误判中俄的立场,也会把欧洲自己钉在“历史修正主义”的耻辱柱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