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秤前围满了好奇的小脑袋,揉出的稻谷倒进左边托盘,右边托盘慢慢添加大米。当天平终于平衡,一群孩子忍不住惊呼:“原来这么多稻谷,才出这么点米!”“以后再也不剩饭了。”天平两端的重量,悄悄在孩子心里刻下“珍惜”的印记。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上周,秋日暖阳下,上海金山区世外学校三四年级的孩子们,走进了一片金色的稻田。这并非一次简单的秋游,而是一堂以“一粒米是如何诞生的”为核心驱动的项目化学习(pbl)课程。
自然是最生动的课本
自然成为最生动的课本。通过系统性的设计,金山世外将一片农田转化为实现五育融合的场域,让学生们在最真实的劳动与创造中,收获了一段关于珍惜、担当与感恩的完整记忆。
“稻子的一生要经历多少阶段?”“水里的稻苗如何结出饱满谷粒?”“糙米与精米藏着怎样的转化玄机?”一个个小小的疑问,成为这场pbl学习的起点。
师生围绕“一粒米的诞生”这一核心问题,蹲田埂记录、围圈讨论、观察,让“光合作用”等抽象知识在稻穗、稻叶与泥土中变得可触可感。孩子们在观察中思考、讨论中求证,既揭开稻谷生长的奥秘,更涵养了“爱提问、善探究”的习惯。
![]()
![]()
对于孩子们而言,最大的收获来自于双手触及土地的真实感。从学习“左手拿稻,右手握镰”的收割技巧,到用传统方式打谷脱粒,每一个步骤都让“汗滴禾下土”从诗句变为切身体验。
![]()
![]()
孩子们扎好衣角、握紧镰刀,学着大人的样子弓下身子,左手轻轻揽住一束稻穗,右手让镰刀刀口贴着地面斜切,“咔嚓”一声,稻秆便乖乖躺在掌心。额角渗着细汗,掌心沾了泥土,可当看到自己割下的稻穗堆成小堆,眼里满是骄傲。
捆稻时,大家围坐尝试“稻草交叉拉紧”的技巧,力气小的同学总有伙伴相助,合力码起的稻垛被笑称为“稻谷小城堡”。
![]()
![]()
学科的边界在稻田消融
学科的边界在稻田里悄然消融。数学不再是练习册上的应用题,而是测量一平方米稻田产量并严谨推算出整亩地产量的实地调查。当孩子们将收获的稻谷按照精准比例兑换成大米时,电子秤两端鲜明的对比带来了最直观的震撼教育。
艺术也不再局限于画室。一场以天地为舞台的“稻田音乐会”,让悠扬的旋律与稻浪风声合奏。小提琴的婉转、动听的童声、优美的舞姿、竹笛的清脆,与虫鸣稻香交织,孩子们用音乐吟唱丰收的喜悦。田间美术区里,孩子们化身“自然设计师”,以湿润的泥土为底色,在田埂边拾撷稻叶、野花,在轮胎上拼贴出秋日的光影。
![]()
![]()
![]()
![]()
项目的终点,是孩子们将亲手收获的大米煮成米饭与家人分享,并讲述“一粒米的前世今生”。这一刻,学习的成果完成了从个人体验到家庭情感共鸣的升华,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种子在心中深深扎根。
![]()
“回到学校就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啦,亲手割稻子换来的米饭,我觉得格外香。”三年级学生施言宇说,“我像小农夫一样割稻、捆稻、揉稻,再把稻粒换成白花花的大米,虽然手上全是泥,可我心里特别开心。这次秋季稻田实践让我明白粮食来之不易,我要更加珍惜每一粒米饭。”
四年级学生孙佑印象最深刻的是“割稻”“捆扎”“揉稻”之后,他们还将地里遗落的稻穗仔细收集起来。“这个过程让我恍然领悟,从一颗谷粒到一碗米饭,这之间的距离,原来是如此充满汗水与艰辛。”
构建“五育”融合育人场域
这场让孩子们玩嗨的秋游,背后是学校精心的课程设计。金山世外张曹奎老师介绍,“当学生被‘一粒米如何诞生’这样的真实问题驱动时,他们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才会被真正激发。”
学校有意地将多学科目标无缝嵌入项目全程。在老师们看来,这个项目最成功的,是让学习成果“可触摸、可品尝、可讲述”。当孩子们把米饭和故事带回家,教育的影响就成功地从学校延伸至家庭,构建了更立体的育人场域。
![]()
![]()
夕阳为稻田镀上金边,这堂在田野中进行的课程暂告段落。据介绍,每年的金秋时节,金山世外小学部都会将课堂搬到金山的“万亩良田”。老师们表示,每粒稻谷都承载探索乐趣,每段回忆都镌刻成长印记。这场稻田之约,会成为童年温暖底色,而科艺节的探究精神与德育涵养的品格,将伴随他们稳步前行。
![]()
![]()
文字:谢然
照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曹轶姗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