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人民网西宁11月17日电 (顾斐菲)11月17日,本网从“‘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金融监管专场)获悉,“十四五”时期,青海省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现增量扩面、提质增效。全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277.39亿元增加至523.4亿元,增长88.69%,连续5年保持增长;贷款户数从4.89万户增至12.87万户,增长1.63倍;贷款利率从5.25%下降至3.96%,下降1.29个百分点,连续5年保持下降。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一套高效运转的融资协调机制。2024年10月,按照国家部署,青海省快速建立了省、市(州)、区(县)三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该机制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统筹16个省直部门、中央驻青机构和15家银行机构,旨在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卡点。
机制运行的核心在于精准对接。青海省充分发挥区县基层优势,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摸排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主体的经营与融资需求。通过“青信融”平台,形成融资“申报清单”,再由区县工作专班审核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推荐清单”推送至银行。银行则承诺在1个月内完成市场化信贷审批。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走访主体4.75万户,2.7万户纳入“申报清单”,其中2.67万户进入“推荐清单”,转化率高达98.8%。
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机制更注重精准发力。省发改委和金融监管局协同各行业主管部门,运用“青信融”平台等智能工具,按“专精特新”“外贸”等类别向银行推送“白名单”企业,并针对小微外贸企业设立专项工作组,优先给予金融支持。例如,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即为一家受国际形势影响的生物药品企业快速办理了200万元“跨境快贷—信保贷”,并提供了配套综合金融服务。
各银行机构也积极优化服务,对清单内企业做到“3日内对接、1个月内授信”,并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流程,加大信用贷、首贷投放,力求应贷尽贷。西宁市城东区工作专班联合邮储银行,就曾在3个工作日内为一家农业服务公司成功发放100万元“信用E贷”,解了其扩大经营的燃眉之急。
据悉,自该机制建立以来,全省银行机构已累计为2.49万户次小微企业授信215.23亿元,为2.46万户次发放贷款154.3亿元,有效支撑了小微企业发展与市场信心提振。下一步,青海省相关部门表示将继续推进该机制走深走实,让更多小微企业“融得到、融得快、融得省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