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Y
前言
俄乌冲突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画上句号?这是普京、特朗普与泽连斯基都在思考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为了扩大战果、增加谈判筹码,俄军选择了趁胜追击,即分别在哈尔科夫、扎波罗热与顿巴斯前线发起猛攻。与此同时,深知“乌军处境不容乐观”的泽连斯基,只好向美英欧盟求救。
![]()
俄军此次斩首行动始于 11 月 15 日上午 9 时 37 分。根据俄国防部 11 月 15 日公布的打击画面,俄军 “猎户座” 侦察无人机首先在苏梅州科诺托普市以西 20 公里处,锁定乌军第 130 独立侦察营指挥部 —— 一处隐蔽在树林中的地下掩体。9 时 42 分,俄军从哈尔科夫州境内发射 2 枚 “伊斯坎德尔 - M” 战术导弹,沿低弹道飞行规避乌军防空系统,9 时 48 分精准命中掩体入口,引发剧烈爆炸并导致掩体坍塌。
现场回传影像显示,掩体上方地面塌陷形成直径约 15 米的弹坑,周边 50 米范围内树木均被冲击波折断。乌克兰国防部 11 月 15 日中午发布简短声明,仅提及 “俄军使用弹道导弹袭击军事目标,造成人员伤亡”,未确认指挥官阵亡信息;直至 11 月 16 日凌晨,乌军总参谋部才在内部战报中承认 “第 130 营指挥核心遭遇重创”,但未公开具体伤亡名单。
![]()
此次行动使用的 “伊斯坎德尔 - M” 战术导弹,是俄军现役主力装备,射程可达 500 公里,搭载的 480 公斤高爆战斗部可穿透 20 米厚的土层或 3 米厚的钢筋混凝土,专门用于打击地下工事类目标。俄国防部披露,该导弹采用 “惯性制导 + 卫星修正” 复合制导模式,命中误差小于 10 米,此次打击中两枚导弹均精准命中预定坐标,展现出极强的突防与毁伤能力。
情报支撑来自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格鲁乌)。俄国防部透露,情报人员通过持续监测乌军加密通信、分析前线人员异动轨迹,耗时 5 天锁定该指挥部位置及每日作战会议时间,最终选择 9 时 45 分至 10 时的关键窗口期发起打击。行动后,俄军电子战部队迅速对该区域实施信号压制,阻止乌军残余力量传递信息或组织救援。
![]()
俄军 11 月 13 日至 15 日的前线攻势
斩首行动是俄军 11 月中旬多线进攻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战场聚焦顿涅茨克州波克罗夫斯克(俄军称红军城)。自 10 月底起,这里成为俄乌争夺的焦点,俄军试图通过占领该城取得 2024 年 2 月以来最大战场突破,而乌军则顽强阻击以守护顿巴斯仅剩的控制区。
11 月 13 日,俄国防部通报称,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西部、中央区西北及东部街区展开进攻,击退乌军从格里希诺发起的十次解围攻击,同时在哈尔科夫州库皮扬斯克附近击退乌军三次突围尝试,并控制哈尔科夫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的两个村庄。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同日在社交平台发文确认,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为俄军主攻核心,乌军正集中力量加强防御与后勤补给。
![]()
11 月 14 日,波克罗夫斯克战事进入白热化阶段。俄军采取 “逐栋清理” 战术推进,俄国防部称包围圈内的乌军第 68 独立猎兵旅已出现集体投降事件,投降士兵透露 “被指挥官抛弃,7 天未进食”。乌军则通过奥切雷廷方向的反击分散俄军兵力,勉强维持防线稳定,但战场兵力对比已处于明显劣势 —— 俄乌兵力比达到 8:1 至 10:1,乌军仅能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主力。
11 月 15 日斩首行动当天,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取得关键进展。俄国防部战报显示,俄军突击部队已控制该市西部工业区,切断乌军一条重要补给线,同时在扎波罗热、赫尔松等方向发起牵制性进攻,迫使乌军无法向波克罗夫斯克增派援兵。西方军事分析机构指出,俄军通过 “主攻方向集中突破 + 其他方向牵制 + 斩首指挥中枢” 的组合战术,正逐步掌握战场主动权。
![]()
泽连斯基的沉默与近期公开轨迹
与俄军密集攻势形成对比的是,泽连斯基在 11 月 15 日斩首行动发生后陷入 “反常沉默”。其官方社交平台 X(原推特)的最新动态停留在 11 月 14 日,内容为通报俄军空袭基辅的情况 —— 当日俄军动用约 430 架无人机和 18 枚导弹袭击乌多地,造成基辅 1 人死亡、24 人受伤,阿塞拜疆大使馆因 “伊斯坎德尔” 导弹碎片受损,部分城区供暖系统中断。
这种沉默引发外界诸多猜测。结合其近期活动轨迹可见,泽连斯基此前高度关注前线战况:11 月 13 日,他视察扎波罗热州奥列霍夫附近的第 65 独立机械化旅指挥所,与前线官兵会面并公布现场照片;11 月 11 日,为回应 “外逃传闻”,他还前往赫尔松地区视察地下医院,通过公开露面稳定军心。而 11 月 15 日至 16 日上午,其公开行程完全空白,原定 11 月 16 日与欧盟官员的会议也临时取消,乌总统办公室仅以 “处理紧急事务” 为由回应,未透露具体原因。
![]()
乌克兰独立媒体援引总统办公室匿名消息称,泽连斯基在得知第 130 营指挥官阵亡后,立即召集军方高层召开紧急会议,重点讨论波克罗夫斯克防线加固与指挥体系补位问题,会议持续至 11 月 16 日凌晨,期间未安排任何公开活动。另有消息显示,乌军总参谋部已紧急从基辅卫戍部队抽调 3 名资深参谋赶赴苏梅州,临时接管第 130 营指挥权。
![]()
指挥断层与俄乌战略博弈
此次斩首行动对乌军造成直接冲击。第 130 独立侦察营作为乌军在苏梅州的核心侦察力量,负责为前线部队提供情报支撑,其指挥层覆灭导致该区域乌军失去 “战场眼睛”,后续侦察任务被迫暂停。俄国防部 11 月 16 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乌军在苏梅州的防御部署已出现明显漏洞,俄军正抓住这一机会扩大控制范围。
从战略层面看,俄军的行动与谈判施压形成呼应。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 11 月 13 日曾明确表态,若乌方拒绝继续对话,未来将不得不在更不利的处境下重返谈判桌。而在斩首行动当天,俄外交部再次释放信号,称 “俄方始终致力于和平解决,但将通过特别军事行动实现既定目标”。这一系列动作被解读为俄军试图通过战场优势迫使乌方调整谈判立场。
![]()
结语
乌军的困境还体现在外援与兵力两方面。波克罗夫斯克战场的悬殊兵力比已暴露乌军兵力不足的问题,而西方对乌援助的疲态也日益明显。与此同时,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的控制领土已不足十分之一,主要城市几乎全部丧失,持续作战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截至 11 月 17 日上午,泽连斯基终于打破沉默,在社交平台发布讲话,重点提及波克罗夫斯克防御态势,呼吁西方加快援助交付,但对苏梅州斩首行动未作任何回应。外界普遍认为,此次斩首行动不仅加剧了乌军的指挥危机,更折射出俄乌冲突的阶段性变化,战场天平正进一步向俄方倾斜。
参考信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