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饮料是不少人
熬夜加班、提神醒脑的
“续命神器”
但如果把这类“神器”当水喝
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男子猛灌功能性饮料
被送进ICU
近日,深圳一名36岁男子
(职业为外卖员)
为了在晚高峰送餐时保持清醒
短时间内连续喝下
6瓶功能性饮料
![]()
![]()
次日中午,该男子开始意识模糊,出现心跳加快、发热、出汗、头部与双手反复抽搐等症状。紧急就医后,被收治进重症监护室(ICU)。
检查发现
男子尿液中咖啡因浓度高于血液,体内残留大量未被代谢的咖啡因。经诊断,男子为过量饮用功能性饮料导致的咖啡因中毒。
![]()
据测算,胡先生在短时间内摄入的6瓶功能性饮料,咖啡因总量约在300-350毫克。
而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建议,健康成年人单次摄入咖啡因不应超过200毫克,每日总量不宜超过300-400毫克,胡先生摄入了远超安全剂量的咖啡因。
医生表示,患者出现咖啡因中毒,轻则心慌、心悸、手抖,重则可能出现四肢抽搐、意识障碍等一系列表现。如果继发严重的并发症的话,可能会导致死亡。
经过针对性治疗,胡先生康复,已顺利出院。
功能饮料不是“水”
每日两瓶是安全红线
市面上常见的功能性饮料
除了含有牛磺酸、维生素等
其提神效果主要来源于咖啡因
一个必须牢记的常识是
多数产品说明书上
明确建议
每日饮用不宜超过1-2瓶
过量的咖啡因会过度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不仅不能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可能导致心悸、焦虑,严重时引发抽搐和意识障碍等中毒性脑病。
医生提醒
咖啡因饮品别配酒
⚠️请牢记
功能性饮料不是普通饮料,更要杜绝“咖啡因+酒精”,酒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会减缓大脑活动,咖啡因则是神经系统的兴奋剂,会刺激神经,制造出短暂的清醒假象。
两者同时摄入,大脑会接收到相互冲突的信号:一方面“陷入沉醉”,另一方面又“强行激活”。表面看来,人似乎不那么困倦,但实际上,酒精导致的判断力下降、协调能力受损等关键问题并未得到改善。
来源:湖北市场监管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无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