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的吊车本该迎来一批意义非凡的货物。那是一批从中国运来的高端射电望远镜零件,专为CART天文项目而生,按原计划将在阿根廷北部高原搭建起南半球最先进的天文观测站。
![]()
但就在清关前的最后一步,项目突然踩了急刹车。原因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手续不全”。可这四个字背后,却藏着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外交暗流。
这像是一把冷不丁捅出的刀,直指中阿合作的信任根基。一边是早已走完全部程序的部件被扣在海关,一边是阿根廷政府突然高调启动的“国防安全审查”。时间点恰好踩在米莱总统访美归国之后,政策风向陡转,令外界不禁联想:这究竟是程序上的偶然,还是政治上的必然?
最后一公里的“陷阱”
CART射电望远镜本是中阿高科技合作的“排头兵”。这个项目不讲虚的,实打实写进了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协议。中方提供的是技术和设备,阿方负责的是场地和配套。
![]()
目标明确:在南半球建起一座世界领先的天文观测设施,填补全球观测网络的中断地带。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被两国媒体频频报道,新华社此前还专门发文点赞,称其为“中拉科技合作进入深水区的重要标志”。
过去一年里,这个项目的推进几乎是标准模范:项目规划、设备生产、运输协调,每一个环节都在双边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有条不紊地开展。中方团队按小时计算进度图,零件制造环环相扣,运输计划精准到每一趟航班和船次。
直到10月中旬,关键部件终于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原以为即将进入安装阶段,结果却在“清关”这道本不该出错的程序上卡了壳。
![]()
阿根廷方面给出的理由是:根据新出台的国防安全法规,该类设备属于“敏感技术”,需重新审查。问题就出在这“新规”上。
这一政策发布得悄无声息,却刚好踩在设备到港前后。更令人费解的是,审查程序启动后,项目组多次协调外交、科技、海关等多个部门,却始终得不到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没有预警、没有公示、没有缓冲期,直接冻结项目。对科研项目来说,这种“临门一脚”的变数比早期分歧更具杀伤力。科研合作讲究的是节奏和连续性,一旦链条被打断,损失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信任。这场突然袭来的“政策调头”,打破了中阿合作的节奏,也撕开了国际合作中最怕的一道裂缝:不确定性。
![]()
米莱的转向与“去中国化”阴影
政策一夜转向,并不是天降雷霆,而是早有预兆。9月,米莱总统悄悄飞往华盛顿,与美国高层进行了一场闭门会谈。紧接着,他回国不到三周,阿根廷政府就火速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外资审查制度,重点盯住的,正是射电望远镜、太空设备、通讯系统等高科技领域。
这套新规表面上看是“加强国家安全”,但细看条款,几乎每一条都像是专为中方项目量身定做。审查权不再分散到多个部门,而是集中到国防部手中;审批标准不再公开透明,而是改为“视情况而定”;原本已获批的项目,如今也要重新提交审核。这就等于对合作项目“翻旧账”,颠覆了原有的信任基础。
![]()
阿根廷的这番操作,并不只是“对中国项目设限”这么简单,它背后有一条更粗的线索:拉美科技合作的“去中国化”趋势。
美国近年在拉美推行所谓“美洲经济增长倡议”,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构建一个不依赖中国高科技的区域产业链。这个战略不说破,但动作频繁。从芯片到通讯,从电动汽车到航天设备,美国试图在拉美打造一个自己的“小圈子”。
阿根廷此时的政策转向,很容易被理解为是在对美国“表忠心”。面临高通胀、债务危机、外资逃离的压力,米莱政府急需外部“输血”。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谈判中,美国的支持至关重要。而“对华强硬”这张牌,或许正被视为讨好华盛顿的投名状。
![]()
但这种“走荷兰路线”的策略,在阿根廷身上并不合身。荷兰有欧盟体系兜底,有与美国共享情报的制度保障,而阿根廷既没有北约的防护伞,也缺少对美出口的强力支撑。
阿根廷对中国的依赖是实打实的。从农产品出口到基建投资,从清洁能源到数字技术,中阿的合作早已渗透到这个国家发展的多个层面。把这些合作项目政治化,看似造势,实则自断经脉。
信任的代价与合作的未来
CART项目的停摆,最直观的影响是科研进度受阻。设备滞留港口,现场安装计划全面推迟,原本排得满满的施工队伍只能干等。一旦延误超过既定窗口期,部分设备还需重新校准或更换。这不仅意味着成本飙升,更打击了双方科研团队的士气。
![]()
但更深远的影响,是信任的裂痕。一旦项目在“最后一公里”被随意拦截,那中方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未来与阿方打交道时,不得不考虑更多风险预案:是否要加设更强的合同保障?是否要把更多设备转移到更稳定的国家?是否还值得投入高成本的合作?
这种不确定性,也会“外溢”到经贸领域。中国是阿根廷最大的大豆和牛肉出口市场之一,双方在锂矿、新能源等领域有大量投资与合作。如果科技项目都能被临时叫停,那其他领域的项目又怎能安心推进?对一个本就严重依赖外资和外需的国家来说,自毁信用无异于自掘墙角。
中方对此的态度,从未遮掩。中国外交部曾明确表示,拉美不是任何国家的“后院”,合作应当基于平等、互利和契约精神。科技合作不是工具箱里的螺丝刀,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丢。
![]()
它需要的是耐心、规则和尊重。反观巴西、智利、委内瑞拉等国,哪怕在政权更替之下,与中国的合作依旧稳定推进,靠的正是务实态度和长远眼光。
阿根廷若想在国际合作中立足,不能只盯着眼前的“战略红利”,更应看到长远的“信誉收益”。透支国家信用,或许能换来短期掌声,但失去的是长期的合作空间。
中阿合作的内生动力并未消失。多年来积累的合作成果,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晶。一次风波不会轻易摧毁全部,但它确实在提醒:未来的合作质量,将取决于一个问题——阿根廷到底想选“选边站”的掌声,还是“选对路”的增长?
信息来源:阿根廷学者:美国干扰中阿射电望远镜项目,阿政界必须采取措施——观察者网2025-11-1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