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蓑烟雨里,斗酒相逢,
问一声,人生大笑能几回?
顺境或逆境都是命运的安排。
只有坦然去面对,才是最好的方式。
01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要去听那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潇潇雨声,何不低吟长啸,缓步徐行?怀着这种坦荡豁达的心态,即便是手拿竹杖、脚穿草鞋,也觉轻松自在。
回头看看刚才风雨萧瑟的凄冷之地,他淡然归去,却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吗?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02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抬头仰望天空,长风万里与秋雁同行,面对此景可在高楼上畅饮酣醉。
抽刀想去截断流水水却流淌而过,本想同饮举杯消除心中的愁苦没想愁上加愁。也罢,既然人生在世有诸多不如意,不如明朝散发泛舟四海漂流。
此诗与其说是为友人饯行而伤心悲痛,不如说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感伤,但是李白就是李白,即使是感叹人生不如意,也说得潇洒,吐得痛快。
03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宋·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在长久的官场生涯中,作者看透了其间尔虞我诈的种种现实。在仕宦与归隐的得失之间,他最终思考的结果是:自由自在地生活。
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采用层层剥笋的见心法,由愁一时间之愁一功业难成之愁一游宦成羁旅之愁,这样就由远而近,填充了越来越具体的生命痛苦:通过他的“剥笋”法抒情,越来越清晰地表现了他愁苦的来处。其总体艺术风貌是,感情浓郁,措意生动,文理自然而兼变化之趣。此外,因为暗喻的巧妙运用,这首词显示了深厚的韵味。
04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宋·刘克庄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冬,为刘克庄被贬广东时所作。在作此诗之前,他已被三次削职。其愤慨怅然之情,及其清品傲骨,表现得淋漓尽致。
临行临别,二人并没有儿女共沾巾的伤别感慨,而是豪情满怀,痛饮酒酣,谈文论诗,睥睨世俗,狂放不羁。
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个狂士捋袖豁拳,乘着酒兴指点江山,高谈阔论。好一个“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05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优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本文来源:“古文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由豆包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