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王阿姨去年冬天总喊“浑身没劲儿”,走路腿发软,还频繁感冒。她以为是“年纪大了”,直到体检发现维生素D严重缺乏(仅12ng/mL,正常需≥30ng/mL)。医生追问才知:王阿姨冬天几乎不出门,每天拉紧窗帘怕“受风”,饮食也以素食为主,几乎没喝过牛奶。
补了3个月维生素D后,王阿姨的肌肉酸痛明显缓解,感冒次数也少了。她感慨:“原来冬天晒太阳、补对营养,比穿再多棉衣都管用!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18岁以上人群维生素D缺乏率超80%,冬季缺乏率更高达90%以上!这种维生素为何在冬天如此稀缺?
![]()
一、为什么冬天更容易缺维生素D?
维生素D需通过皮肤接触阳光中的UVB合成,但冬季日照时间短、角度低,UVB穿透力减弱,尤其在北纬35°以上地区(如北京、哈尔滨),冬季UVB几乎无法到达地面。冬季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比夏季下降70%-90%。
此外,冬季穿厚外套、戴帽子手套、涂防晒霜(部分人误用高倍数防晒),均会阻断UVB接触皮肤,进一步减少合成机会。
维生素D在天然食物中含量极少,仅深海鱼(三文鱼、沙丁鱼)、动物肝脏、蛋黄、强化牛奶等含少量,素食者或饮食单一者更易缺乏。
![]()
二、这10类人最易缺维生素D
老年人:皮肤合成能力下降,且户外活动减少。
婴幼儿/儿童:生长快,需求量大,但户外活动不足(尤其城市儿童)。
办公室久坐族:每天晒太阳<15分钟,长期靠空调“续命”。
深肤色人群:黑色素吸收UVB,合成效率比白种人低5-10倍。
肥胖者:脂肪组织会“储存”维生素D,导致血液中浓度降低。
肠胃吸收障碍者(如乳糜泻、炎症性肠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
慢性肾病患者:肾脏无法将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形式。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如抗癫痫药、糖皮质激素):加速维生素D分解。
素食者/纯素食者:饮食中几乎不含维生素D。
居住在高纬度/雾霾严重地区者:阳光不足,空气污染削弱UVB穿透力。
![]()
三、缺乏维生素D的4大健康风险
维生素D缺乏对健康的威胁远超骨骼系统,其影响范围覆盖全身多个器官与功能,长期缺乏可能引发多维度健康危机。
1.骨质疏松
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关键调节因子,缺乏会直接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儿童期缺乏易引发佝偻病,表现为骨骼畸形(如鸡胸、O型腿)、生长迟缓;成人则可能发展为骨软化症,出现骨痛、行走困难;老年人缺乏会加速骨质疏松进程,使骨密度显著下降,骨折风险增加30%-50%,尤其是髋部、脊柱等承重部位,严重者可能因一次跌倒导致长期卧床,甚至危及生命。
2.肌肉无力
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于肌肉组织,缺乏时会导致肌肉纤维收缩力下降,表现为肌肉无力、酸痛,尤其以下肢为明显。老年人因缺乏维生素D,肌肉力量减弱、神经肌肉协调性变差,跌倒风险显著升高。研究显示,维生素D水平不足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是正常者的2倍以上,而跌倒是老年人伤残、死亡的首要诱因。
3.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维生素D能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缺乏会削弱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屏障功能,增加感冒、流感等呼吸道感染风险。同时,它还能抑制过度炎症反应,缺乏时可能诱发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病情活动度与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
4.与慢性病相关联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维生素D缺乏与多种慢性病发病相关:其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风险;通过促进血管收缩、炎症反应,加剧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合成,与抑郁症发病有关。
此外,维生素D缺乏还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分化、促进血管生成,增加结直肠癌、乳腺癌等癌症风险。这些关联虽需进一步机制研究,但已为慢性病预防提供了新的干预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