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塔斯社11月13日的报道让近期喧嚣的舆论有了定论——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时,不仅正面回应了西方炒作的“被消失”传闻,更对中俄关系作出了精准界定。这位在俄罗斯外交战线坚守二十余年的老将,用一场公开采访击碎了英国媒体的无端揣测,也让外界看清了大国互动的真实逻辑。
此前英国媒体的表演堪称拙劣。他们抓住拉夫罗夫缺席俄联邦安全会议常务成员会议、未出现在G20峰会俄方代表团名单等细节,编造出“因对美强硬遭普京冷落”的剧情,甚至断言这位外长将“从公众视野中消失”。这种说法连基本的外交常识都不顾——拉夫罗夫对美谈判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着克里姆林宫的官方立场,没有普京的授意,任何资深外交官都不会擅自表态。普京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早已戳破这套谎言,直言相关报道是彻头彻尾的假新闻,拉夫罗夫本人更是怒斥这种炒作是英国发动信息战的卑劣手段。
![]()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拉夫罗夫在采访中对中俄关系的表态,每一句都经得起推敲。他明确指出,中俄合作建立在不结盟基础上,既不针对第三国,更不存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分别。这句话精准点出了当前中俄关系的核心特质——不同于冷战时期军事集团的捆绑式同盟,这种基于相互信任的互动模式更显高效。他补充的“坚定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则从制度层面解释了为何中俄合作能行稳致远,技术领域的务实合作让两国经济都尝到甜头,这种共赢远比一纸盟约更有韧性。
西方总爱用“结盟”思维解读中俄关系,本质上是陷入了自身冷战思维的窠臼。他们不懂,中俄不结盟恰恰是双方实力足够的体现。中国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推进发展,若搞军事同盟,被卷入俄乌冲突这类地缘争端的风险将陡增,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俄罗斯作为传统军事大国,战略自尊同样强烈,绝不愿被外界贴上“依附中国”的标签。这种清醒的认知,让两国走出了一条更务实的道路:中国持续进口俄罗斯能源,帮其缓解西方制裁下的经济压力;俄罗斯则在国际场合坚定支持中国的正当主张,这种不搞军事捆绑的合作,反而比同盟关系更稳健。
![]()
有人好奇,不与中国结盟的俄罗斯,难道就没有真正的盟国?近期与俄互动频繁的朝鲜并非答案。即便去年普京访朝后双方签署军事互助条约,韩国也传出朝鲜向俄派出军事人员、俄向朝输送石油与防空导弹技术的消息,但俄官方从未承认两国是军事同盟。这种合作本质是各取所需,朝鲜提供战场急需的人力弹药,俄罗斯回馈资源技术,远没到“共同进退”的同盟程度。
拉夫罗夫早就点破了关键——俄罗斯真正的盟友,只有本国的海陆空三军。这句话道破了国际政治的本质,俄乌冲突中,集安组织的“伙伴”大多口惠而实不至,所谓的“盟友”在关键时刻往往最先动摇。普京近期在中俄党际交流会的贺信中强调,中俄在国际事务中的协作对构建公平秩序至关重要,这与其说是依赖中国,不如说是看清了大国博弈的现实——唯有实力对等的务实合作才可靠,唯有自身军力足够强大才安全。
![]()
从西方编造的“失宠”传闻,到拉夫罗夫清晰的外交表态,这一系列事件勾勒出当下俄罗斯的战略选择。中俄不结盟,是因为双方都不需要靠盟约壮胆;俄罗斯将军队视为核心盟友,是因为看清了国际关系中“靠人不如靠己”的铁律。在北约持续施压、俄乌冲突胶着的当下,这种清醒的战略判断,远比任何空洞的同盟承诺都更有价值。国际舞台上,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与可靠的实力——拉夫罗夫的表态,恰恰是对这个道理最深刻的诠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