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它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外交反击,一个形式大过内容的旅游限制惩罚,但。。。
日前,针对中国外交部关于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的信息发布,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中国官方的一次惩罚性措施罢了,过不了多久,这种紧张的气氛就会慢慢散去,最终回归常态,至于引发这件事的高市早苗言论,也一定会随风而去。
但事实上,这次人们或者有些低估了事态的严重性。也忽略了这次事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中日外交上的危机,更是一次东北亚乃至整个世界破局的契机。
我们注意到,这次不仅仅是外交部和文化与旅游部发出了旅游和出行警告,就连教育部也发出留学警示。如果说旅游和出行警告只是一种临时性措施,那么留学警示则就有些意味深长了,也就是说,最起码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中日关系恐怕是无法获得一个常规交往环境的。只不过,人们大多把目光或者焦点放在了三大航空公司的退票新闻上,而忽略了教育部的这份留学警示。当然,也可能是刻意忽略的。
人,是生而自由的。这一点在中国,其实被实现得非常彻底。比如即便是中国官方已经发出了旅游警示,但却并不会真的去阻止国内的民众前往日本旅游,所以,这两天的中日航班虽然大幅下降,但前往日本的中国游客却也并不算少【基数太高的原因】。那么,在对日留学警示这件事上,真正能够听劝的又有几个人呢?我想,那些已经做好规划并对日本心驰神往的年轻人,大多是不会听劝的。只有家长嗅觉敏锐的家庭,会对这件事予以重视,并慎重讨论留学计划是否继续。正如一名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机场表示:“两个这么大的国家,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打起来。”所以,更多的人认为,这件事大致也就这样了。
是的,这就是和平年代人常有的想法,在日本没有发动七七事变之前,很多中国人也认为日本不会对华北动手,在珍珠港没有被偷袭之前,很多美国人也认为日本人不敢对美国怎么样,在麦克阿瑟挥鞭指向鸭绿江之前,这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觉得中国不可能出兵对抗美国。歌舞升平之时,人们是很难预见到战火纷飞的。
只是很显然,留学警示绝不是一个短期性警告,而是最少涵盖了两到四年之间的外交非常态化过程。也就是说,在未来两到四年之间,中日可能会保持一种持续的外交紧张关系,甚至不排除处于一种敌对国状态。那么此时选择留学日本的学生,处境无疑就会有些尴尬。首先,已经有国家层面的提示在前,又有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可以借鉴参考。那么你的选择固然是你的自由,但未来国家对你的选择,你也只能接受而无法抱怨。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前的世界局势,很多矛盾都已经到了很难兜得住的状态。比如俄乌战争,西方世界到底该给俄罗斯一个怎样的交代?是继续制裁?还是忍痛割肉?再比如中美关系,如今看上去似乎中美两国都在试图缓和紧张气氛,但从特朗普的一贯行为以美国已经形成的政治正确来看,他不过是在张嘴喘着粗气休息片刻,只要精力稍微恢复,肯定还会上来再咬。
而事实上,中国自身的发展也需要腾挪出一个更大的空间,否则的话,中国的发展就一定会局限于瓶颈之内而无法伸展。即便中国自己可以蜷缩,也最终会因为体量太大而涨破瓶颈。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美国人知道,日本人也知道,中国人自然更知道。这种矛盾是无法消弭的,只能通过一方的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那么谁会愿意退一步呢?答案是谁都不会。
如果说台湾问题曾经是稳定中美关系的一个基石,那么现在的台湾显然已经不够作为一块基石的份量。
但是,日本人觉得如今的台湾可以作为稳定中日关系的一个基石。显然,它是做梦,也是过于高估了自己。殊不知,日本自身却会因为这次的外交风波而成为中美在太平洋上的博弈新工具。而教育部的这份警示,也是基于这样一种形态而发出的。
只有作为一种新的常态工具,才会具备长时间关系紧张的可能性。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种工具可能并不是长期性的,而是具有即时性作用的。事实上我们都明白,中美之间迟早是要破局的,西方世界绝不会容忍中国就这么悠悠哉哉地超越他们,一骑绝尘。在超越它们的那一刻,在和它们身位齐平的那一刻,人家怎么着也得捅上一刀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眼下,中国和西方的身位正在逐渐齐平,甚至有所超越,再不出手,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一骑绝尘了。
所以,这也是一个具备了所有破局元素的时刻,破不破局,就要看双方的决心如何了。而在这个当口,日本主动跳出来,是不是就是出手的一个先兆?破局的一个前奏呢?
写到这里,看到一则信息,日本自民党代理政策调查会长田村宪久透露,高市早苗正在反省其涉台言论,表示,“首相也在反省未能充分说明背景的问题,今后应该不会再有此类发言。”
有人据此认为中日的这次外交风波或者就会因此而过去了。但我们只要仔细看这一字数不多的信息,就会发现,哪怕这个田村宪久说的是高市早苗的真实意愿,也并不能代表高市早苗对于自身错误言论的反省,因为她之前早就说过,关于台湾的言论她不会收回。看到了吧,只有收回,才算承认错误。将来不说,但她已经说过并坚持不会收回。那么她作为日本首相所说的就是定论。未来任何时候她都可以说,我对这件事早有定论,而不用重述。这恰好正是日本人一贯习惯用的小伎俩。
所以,对于未来的中日关系,我们还是不要看得云淡风轻,该起风云的时候,风云一定会来的。我们并不会阻止个人对赴日旅游或留学的选择,选择的人只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