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近日,越秀区教育局入选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00个先进集体之一,是越秀区唯一入选单位、广州市上榜的唯一教育行政部门。据介绍,近年来,越秀区教育局以全国首创公办港澳子弟班为切入点,系统构建粤港澳基础教育交流合作体系,在师生交流、课程共建、教研协同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持续推动三地青少年研学交流与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为粤港澳教育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越秀经验”。
![]()
朝天小学港澳子弟班学生参加筑梦大湾区 携手赢未来——第五届粤港澳三地青少年农耕体验营活动。
多维发力筑体系
促进湾区教育交流合作高质量发展
围绕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民生所需和越秀所长,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越秀区教育局以办好全国首创、公办性质的港澳子弟班为切入点,统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在师生交往、课程共建、课题共研和研学活动等方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系列长效机制、品牌项目和引领性经验成果。牵头协调辖区内优秀的文化教育资源,以“湾区少年心向党”“行走的思政课”、越港澳三地青少年农耕体验营等品牌活动为载体,为湾区青少年开展研学交流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场地和优秀范式。
据介绍,目前越秀区内中小学、幼儿园缔结穗港澳姊妹校(园)54对;7所区属中小学被评为广州市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数量为全市各区之首;区属中小学的14个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交流优秀典型案例案例入选广东省教育厅2025年公布的131个优秀典型案例名单,占全省入围案例总数十分之一。区内学校、幼儿园持续加强与湾区内学校间的交流交往,结合姊妹校缔结、子弟班办学、接待香港高中生“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考察团组等,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研讨、师资培训、学生活动等方面实现更紧密的资源共享和更深度的交流融合。
![]()
2023年3月,培正中学、朝天小学牵头缔结省内首对穗深港澳四地六校姊妹校。
深耕港澳子弟班,搭建联动新平台
打造湾区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新标杆
2019年5月起,两所区属百年名校广州市培正中学、越秀区朝天小学在初中和小学起始年级开设港澳子弟班,面向全市招收在广州创业或工作的港澳籍人士的港澳籍适龄子女。六年来,越秀区港澳子弟班建设已打造成为湾区基础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标杆项目,培养了一批“立足湾区、心怀家国、融通中西”的新时代好少年。
越秀区港澳子弟班以“量身定制、集中培养”的创新模式,使港澳子弟在区内享受到多元化且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并在办学上形成五大特色:一是选取“港澳知名+百年名校”,两校与港澳姊妹校在教学上往来密切;二是实行“独立编班+融合组班”,协助港澳籍学生尽快适应、融入内地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三是配备“双班主任制+党员示范岗”师资,选择班级管理经验丰富的党员教师担任班主任,并配备懂粤语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专职导师;四是实施“国家课程+广府文化特色课程”,深耕中医药文化、岭南文化等传统文化教育特色;五是注重“爱国教育+日常交流”管理,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筑牢“爱国者育人”根基。
![]()
2025年9月,广州培正(芳园)校史馆重修开馆仪式。
2023年3月,越秀区教育局组织举行主题为“粤港澳同心筑梦,大湾区携手毓秀”的港澳子弟班工作成果展示会,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深化港澳子弟班建设、推进湾区教育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一批生动案例。
在港澳子弟班工作成果展示会上,培正中学、朝天小学联合各自的姊妹校缔结省内首对穗深港澳四地六校姊妹校,为粤港澳三地学校开展师生交流和组建高层次课题研究联盟等搭建了全新平台。
![]()
2023年3月,越秀区举办港澳子弟班工作成果展示会。
协同育人,“一课两讲”
为粤港澳教育深度融合提供鲜活范例
作为一所拥有136年历史的百年名校,培正中学凭借其“一门多校”(广州、香港、澳门均设有培正中学)的独特基因,早已将大湾区教育交流常态化。秉承“无体育不培正”的传统,培正中学常态化举办粤港澳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体育赛事。未来,还会将体育融合内涵拓展至武术、龙舟等传统项目,计划打造大湾区青少年体育节。而在科创方面,培正中学联合开展STEAM、模拟联合国、云端教研活动,并举办“科创圆桌论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广州市培正中学校长杨先明介绍,培正中学首创“一门多校”协同育人机制:打破地域壁垒,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师资交流、课程共建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与人才共育。杨先明表示:“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与人才一起来,共同来培育,成为湾区基础教育融合的先行示范学校。”
![]()
培正中学港澳子弟班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担任中共三大会址小小讲解员。
广东省教育厅从2021年10月启动粤港“一课两讲”品德教育网上交流计划,朝天小学和文德路小学是全省10所项目学校之一。越秀区教育局大力支持以朝天小学为代表的相关学校在省内率先开展粤港澳三地师资短期交流任教探索。朝天小学承办2024年“粤港澳同一堂课·爱国主义教育(小学)”交流研讨活动,与姊妹校香港陈吕重德纪念学校的师生互相走进对方课堂,开展“同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同上一堂课”活动。
![]()
粤港“一课两讲”品德交流计划,朝天小学与香港天主教总堂区学校共上同一主题课程。
据悉,该项目以“一课两讲”为载体,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培育,创新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有效促进了湾区师生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的共同成长。在实践层面,双方尊重两地教育特色,实现“和而不同”的协同效应;技术应用上,通过构建“云端教研+AI评课+资源库共享”的智慧生态,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教学资源实时互通。此外,项目积极推动师资双向研修,通过“线上工作坊”“跟岗研修”等形式实现教学相长。文化层面则双向赋能,一方面向港澳输出广府文化课程,另一方面引入香港“国际视野德育案例”,形成“传统文化为根、湾区特色为脉”的育人模式,为粤港澳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了鲜活范例。
![]()
朝天小学港澳子弟班开展七十周年国庆庆祝活动——我与国旗同框 。
在青少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港澳学子扎根大湾区发展
在区委统战部、区教育局等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以培正中学为代表的区属学校充分发挥一校多门、同根同源的办学优势,挖掘和讲好学校发展、湾区发展和中国发展的故事,促进三地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培正中学组织三地培正学校师生常态化开展“寻根之旅”和校友论坛等活动,推动三地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通过每年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和每三年举行一次“世界培正同学日”活动,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2023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朝天小学作为全国第一间开设港澳子弟班的公立小学,见证了两地教育合作交流的阶段性成果。2025年,朝天小学少先队大队获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六年级港澳子弟班潘裕熹同学获评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优秀少先队员集体代表。
![]()
广州市培正中学校长杨先明表示,通过课程学习和活动参与,港澳子弟班的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家国情怀显著增强。据不完全统计,从广州市培正中学毕业的港澳籍学生(含曾就读港澳子弟班的学生),预估将来部分将继续留在广州乃至内地高校就读和就业。这充分证明了湾区教育融合在培养心系家国、愿意扎根内地发展的年轻一代方面,正发挥着深远而积极的作用。
粤港澳三地,同文同根,人缘相亲,未来也必将继续同心同向,携手同行。据悉,面向2035和2050“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越秀区将继续立足自身优势,加强三地联动,融三地之智,促三地之教,进一步擦亮“学在越秀”的品牌,推动湾区基础教育有温度、有广度和有深度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叶斯茗 通讯员 越宣
图片由越宣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