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由中学生设计的科学实验装置有望明年进入太空,它是来自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的“空间飞行科学实验设计”项目。近日,第二十二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决赛启动仪式在上海市位育中学举行。大赛设置结构工程师、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航天设计师、工业设计师、机电工程师等7个工程领域13个竞赛项目,吸引了全市5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最终来自16个区的960支队伍、1600余名学生入围市级决赛。
本届大赛推出了未来可搭载在卫星上的科学实验装置项目,为青少年投身太空科研树立了里程碑。预计明年发射升空的参赛作品——磁感应线演示实验装置,由上海市市西中学学生金纬杰、卢奕凡、李昭博设计,将搭载在卫星上进入太阳同步轨道,计划飞行一年,开展观测实验并将实验结果的影像资料传回地面站。
![]()
上海市市西中学学生展示磁感应线演示实验装置。
这件作品是参赛团队和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合作的成果,航天专家以中学生设计的样机为基础,结合卫星搭载技术规范,与学生经过多轮打磨共同完成。本月,这个合作团队将完成装置组装、地面测试和卫星安装,为明年发射升空做好准备。
启动仪式上,位育中学学生周泽芃展示了他设计的“不同环境下的机翼升力模拟实验装置”。这是一个可搭载于卫星平台的微型化流体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索无自然对流干扰等情况下的机翼升阻力规律,帮助中学生深化对微重力基础流体力学现象的理解。
据了解,这两件作品都属于大赛“航天设计师”板块。赛事主办方以此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航天科技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同时给予他们亲身参与基于真实航天器的太空科学实验在轨飞行任务的机会,激发青少年对航天科创的探索热情。今年大赛上,将继续选拔空间飞行项目,在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指导下,一些优秀项目成果有望进入太空。
![]()
第二十二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决赛启动。
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由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徐汇区教育局联合主办,鼓励学生从真实社会问题出发,用工程技术回应城市发展新挑战。在“建筑工程师——创意市集Pop-up科技智能展示台设计”项目中,学生们围绕“科技赋能、互动体验、可持续发展”主题,设计兼具科技感与实用性的智能展示空间。他们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创意与功能的结合,还注重环保材料应用和低碳理念,展现了青少年对城市更新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作为青少年机电工程师代表,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学生陈依彤、潘心怡、潘张洋和郁浩然展示了他们研发的智能物流机器人“智运黄巾力士”。它采用高精度PID算法和创新的门杆结构,能完成自动巡线、颜色识别分拣和多站点精准卸货。这款机器人还能重复使用,从“比赛道具”升级为“可持续的物流伙伴”。
自2004年创办以来,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累计吸引了近百万青少年参与,已成为上海青少年工程教育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大赛持续深化“校—企—社”协同育人机制,以大赛为起点的持续性培养,将形成工程创新人才成长的长链条支持体系。
原标题:《中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有望进入太空,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点燃科创梦想》
栏目主编:黄海华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俞陶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