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谁能想到,前几年还被我国富豪视为“天堂”的新加坡,如今却成了“资本撤离”的反面教材?想当年,移民中介、理财顾问、家族办公室的广告铺天盖地,全是“如何落户新加坡”的攻略。
![]()
可转眼之间,风向大变,富豪们犹豫着、观望着,最终还是带着钱和人,悄悄挥别狮城,奔向了迪拜。
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真不是靠一两句口号撑起来的,为什么新加坡的“黄金时代”在中国富豪眼里逐渐落幕,迪拜又凭什么成了新宠?
要说新加坡如何一步步成了中国富豪的“资产避风港”,这背后有一段不短的故事。早些年,新加坡凭着稳定的政治环境、完善的金融配套、低调而高效的监管,俨然成了全球资产配置的优等生。
![]()
我国不少企业家、投资人、乃至影视名人,都把新加坡当作家族财富“出海”的第一站。小孩在这里上国际学校,资产在这里设家族信托,家人拿着长居身份,既能享受发达国家的便利,又能避开高额税负。在移民中介的宣传广告中,新加坡被描绘成亚洲的“瑞士”。
可好景不长,疫情过后,新加坡的“优越感”逐渐变了味。2022年,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之境,各国纷纷选择抱团取暖,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人们皆对财富更为审慎,钱袋子捂得愈发严实了。
新加坡政府看准机会,开始提高门槛,房产税、印花税轮番加码,家族办公室的资质也一夜间变得“高不可攀”。
![]()
政策收紧得突然又彻底,原本以为可以轻松落户的富豪们,发现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审批越来越慢,甚至还要证明“钱是怎么赚来的、怎么花的”。这对一些喜欢“快进快出”、追求灵活配置的中国资本来说,简直是迎头一棒。
在这种环境下,狮城的“重商主义”一面彻底暴露。只认钱、不认人,政策一收紧,立马让资本感受到寒意。富豪投资不是买白菜,今天涨价明天降温,谁还敢把大笔资金和家人未来压在一个说变就变的地方?一时间,流行起一句话:“新加坡只会‘割韭菜’,还不如回香港或者换个地方。”
![]()
英媒的那句“没中国撑着就是县”,道破了新加坡的短板。
香港有祖国“兜底”,政策空间和人民币流动都更有保障。新加坡虽说国际化,但底气远不如香港扎实。金融中心的地位,从来不是靠“中立”或“平衡”能保住的,背后一定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撑。
随着中美关系的动态演变,新加坡所扮演的“中间人”角色,正逐渐陷入愈发尴尬的境地,在两大强国的复杂互动间,其处境的微妙性日益凸显。
就在新加坡“钱景”蒙尘的时候,迪拜却突然火了起来。过去提到迪拜,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土豪”“奢华”“摩天大楼”,但最近几年,迪拜城市管理者脑子转得飞快。十年黄金签证、零税收、数字资产友好政策,一项项利好让迪拜成了高净值人群和企业的“新宠”。
![]()
于我国富豪而言,迪拜的魅力远不止身份彰显与税收优惠。其稳定的政策环境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同磁石般,散发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迪拜的市场比新加坡大得多,背靠中东、辐射全球。政府办事效率高,政策出台快,数字货币、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很快。
中国企业在这里设立分公司、做跨境贸易,几乎没有什么政策障碍。迪拜的移民局、经济发展局甚至会主动联系企业家,提供“保姆式”服务。与新加坡的“高冷”形成鲜明对比,迪拜的热情和灵活,让人倍感亲切。
![]()
迪拜的政策一旦出台,基本不会频繁变动。富豪们最怕的就是今天说行明天说不行,政策的稳定性比任何承诺都重要。迪拜的“黄金签证”说十年就是十年,税收优惠也不会搞“临时加码”。
很多中国企业家坦言,和迪拜打交道感觉很“踏实”,不像新加坡让人提心吊胆。
新加坡的黄金时代,其实靠的是我国庞大的资产流入。政策收紧、市场狭小、地缘骑墙,让这里的吸引力逐步走下坡路。
迪拜凭借政策红利、市场潜力和包容环境,成了新一轮“淘金热”的中心。中国资本的转移,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审慎思考、权衡利弊后的集体抉择。这一决策蕴含着对市场趋势的洞察和对长远发展的考量。
![]()
只要大国格局一变,资本立刻寻找更稳妥的“避风港”。而迪拜的崛起,正是抓住了全球资本对政策确定性的渴望。
迪拜不仅吸引我国富豪,也吸引了全球的创新人才。数字货币、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于此处蓬勃发展,释放着无限潜力与活力。
迪拜政府对新技术的包容,让这里成了全球创新企业的试验田。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区块链公司,也在迪拜设点布局,和本地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
疫情、通胀、地缘冲突,世界格局持续震荡。我国资本和企业在海外布局,已经不再单看表面风光,更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市场的活力。
很多人关心,香港和新加坡谁会成为“亚洲华尔街”?从近几年资本流向看,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豪在新加坡“下车”,转而回流香港或前往迪拜。
香港虽然经历过风浪,但祖国“兜底”效应明显,人民币流动自由度高,内地企业和金融机构资源丰富。新加坡看似中立,实际缺少大市场依托。
新加坡没有我国支撑,和真正的国际大都市相比,市场体量、产业基础、政策空间都有限。香港有祖国政策的顶层设计,能在全球金融舞台上持续发力。资本的本质是逐利,哪里有确定性、哪里有活力,资金就会流向哪里。
![]()
迪拜的腾飞,离不开中国资本和企业的参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东市场成为新兴热点。中国企业在迪拜投资兴业,带动了本地经济升级。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科技人才、创新项目,把迪拜当作“第二总部”。迪拜政府对中国企业格外友好,政策上不断加码,服务上力争到位。
不仅如此,迪拜的开放包容,也让中国资本有了更多可能。数字货币、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新经济领域,成为我国企业出海的新阵地。
与新加坡的“重资本、轻人才”不同,迪拜欢迎创新和多元,政策执行力强,走在全球前列。
![]()
新加坡政策层面,也试图通过改革吸引更多创新企业和人才。但地理体量和市场空间的短板一时难以弥补。经济过度依赖我国,地缘“骑墙”策略难以持久,资本信心也会反复波动。新加坡要想“翻身”,必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产业支撑,而不是单靠外来资本“续命”。
中国富豪看重的,是政策的稳定、市场的潜力和环境的包容。新加坡一旦丢掉这三点,地位自然不保。迪拜则恰恰相反,每一步都踩在资本需求点上。
移民政策宽松、税收优惠、创新产业加速,这些都是中国高净值人群关注的焦点。
![]()
结语
政策朝令夕改,谁还敢把未来押在不确定的地方?而迪拜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中国资本的信任。未来,全球财富流向还会有新的变化,但只要政策稳定、市场活跃,资金和人才就会持续集聚。
新加坡的“黄金光环”褪去,迪拜的“沙漠绿洲”崛起,背后是我国资本和企业对全球格局的精准判断。哪里政策靠谱、哪里环境友好、哪里机会多,财富就会向哪里流动。
新加坡还想靠“中间人”身份吃饭,恐怕得先问问中国资本愿不愿意买账。
参考:中国富豪正在集体“撤离”新加坡,回流香港?——新浪财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