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写下这封信时,我正坐在宿舍的窗前,脑海里浮现出层层叠叠的山城夜景。虽然这已不是我第一次在中国生活,中文交流也早已不成问题,但在重庆度过的这一年,让我对这座城市、对中国、对生活有了全新的感悟。”
家书,是游子与故土的对话,是文化与情感的传承。它跨越时空,诉说着家国情怀。11月16日上午,“家书里的中国·山城巷语”海外留学生最美家书征集展示活动在重庆渝中区山城步道旧时光图书馆启动,以“家书”为纽带,以“中国”为坐标,中外青少年共同开启一场跨越山海、连接心灵的文化之旅。
![]()
活动现场
留学生的家书里是对山城的喜爱
现场,两名来自重庆交通大学的留学生,用双语朗诵了自己的家书,表达了在异国他乡对家的思念,对山城的喜爱。
孟加拉国的孟凡在家书中介绍重庆时称:重庆真的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这里的地形起伏多变,建筑依山而建,轨道交通从居民楼中穿行而过,那场景至今仍让我感到震撼。傍晚时分,沿着嘉陵江畔散步,看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那波光粼粼的样子常让我想起家乡的河流,感觉无比亲切。
在重庆的每一天,看似平淡却充满惊喜。这座城市教会我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用心感知世界的态度。
![]()
留学生家书展示
贝宁留学生林夕在写给爸妈的信中说:记得刚下飞机时,扑面而来的热浪让我瞬间恍惚。最让我着迷的是洪崖洞,这个依山而建的民俗建筑群完美诠释了“立体山城”的概念。每当夜幕降临,万千灯火将长江映照得流光溢彩,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相辉映。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以其魔幻的地形和蓬勃的活力重新定义了我对现代都市的认知。
同样来自贝宁的重庆交通大学留学生田阳表示,家书像一根无形的线,一端系着故土的牵挂,一端连着中国的温暖。
来自泰国的舜菲则称,写下家书,不仅是为了告诉远方的亲人“我在中国很好”,也让世界看到,一个开放的中国,如何用包容的胸怀拥抱多元文化。“中国,不仅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地,更是我们永远的第二故乡!”
活动中,南岸区龙门浩隆平小学的学生代表,也用纯真的语言,诉说着自己对家书的理解,以及自己与家书的故事。
留学生学习用毛笔书写中国汉字
![]()
老师在教留学生写家书
活动现场,“家书讲堂”开课,来自南岸区龙门浩隆平第二小学的语文老师曹鹰为重庆交通大学的留学生们讲解了中国家书的写作方式与技巧。
“家书就是亲人之间往来的私人书信,中国最早的家书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了。”曹鹰老师称,中国早期的家书雅称叫“尺素”。后来,家书被称作“手札”,意思就是亲笔写信。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亲笔写信越来越少,但仍然抹不掉家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因为,家书承载着对家人的思念、牵挂、叮咛等厚重的情感。
曹鹰老师介绍,中国家书的写法,有着固定的格式,传统的家书分为6个内容: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其中,称呼要顶格书写,后加冒号,根据收信人身份调整称谓;问候语需要另起一行空两格。
![]()
课堂上的留学生
“我现在最想给弟弟写一封家书。”听了老师的讲解,有留学生表示,他想邀请弟弟来重庆发展,沉浸式体验重庆的温度和热情。
现场,中外青少年在中国书法老师的指点下,学习用毛笔书写中国汉字,以及给留学生取中文名。
![]()
留学生学写毛笔字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中华表示,每一个名字都像是一颗文化的种子,希望它们能在留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而教他们用书法写家书,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碰撞。“书法,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与传承。对于留学生们来说,拿起毛笔,蘸上墨汁,在宣纸上书写家书,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我的名字,就是我的中文老师取的。”在取名专区,留学生田阳称,他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在国内就去了当地的孔子学院学习汉语三年,才来重庆两个月。他喜欢笑,老师给他取名田阳,寓意田野里的阳光,给人温暖的力量。他也请了书法老师将自己的名字写到团扇上,表示要好好珍藏。
开启一场跨越山海、对话心灵的旅程
启动仪式上,南岸区龙门浩隆平第二小学校长曾凌川表示,留学生们在山城学习生活的日子里,无论是课堂上的收获、生活中的趣事,还是对中国文化的感悟,都可以用家书娓娓道来。期待这些文字能温柔地浸润人心,像火锅的热辣一样,点燃跨文化的共鸣。
重庆广电数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屈子恒称,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跨越重洋的家书能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情感纽带,让世界通过一封封书信,读懂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一封家书,是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是浸润着文化基因的精神密码。”重庆交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余元玲表示,当留学生们用母语写下对家乡的思念,用中文记录对重庆的热爱,这份“双重表达”本身就是文化交融的见证。
活动组委会还聘请了来自泰国、孟加拉国、贝宁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以及来自中国的Z世代家书创作者为“家书里的中国”海外推广大使,并颁发了证书。
本次活动以山城巷历史街区为文化背景,将家书文化与重庆地域特色深度融合,通过“启动仪式+文化体验+媒体传播”三位一体的形式,打造一场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温度的文化盛事。
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 活动主办方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