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切入:一个被称作“无线绿叶王”的配角,竟然因为买了部新手机在社交平台上自嘲“穷到要吃半年腐乳拌饭”?这是心酸,还是笑点?我看着这个消息,心里有点五味杂陈。
![]()
就在前几天,黄建东在社交平台晒出刚入手的iPhone17照片,并写道买了这部电话后“就很穷了”,甚至开玩笑说“用了1万7千块买了这部电话,接下来半年都要吃腐乳拌饭了”。这条贴文立刻被媒体和网友放大。回头翻看他这一路,能看到脉络:纽约州立大学戏剧系学士毕业,回港加入香港话剧团,对演艺热爱有余。2011年签约无线,戏拍了不少,角色多属配角,被叫作“绿叶王”。他后来参加过《福禄寿训练学院》,靠模仿找回曝光;又在《全能司仪选拔大赛》夺冠,近年开始接大型节目主持、写广告歌、策划广告案子,演出也有像《黑色月光》《反黑英雄》这样的制作。媒体还传出他在2019年花了388万买了单位,背上了房贷。
![]()
有网友在地铁偶遇黄建东,发图说他素颜、头发有点凌乱,穿着接地气,靠在扶手上看电话。图片里扶手旁明显写着“请让有需要的乘客,优先使用这个空间”。照片一出,评论立刻两极分化。有人说公众人物该注意形象,“别占了该给别人的位子”;也有人替他出声,说当时车厢人多,没见有需要优先的人,他累了靠一下很正常。黄建东自己也回了话,带点哲思地写:“我不是一个明星,只是一个热爱表演的人,有时候自己也会觉得是暗淡无光到一个点,自己都有点害怕,不过我还是会继续加油的。”这句自白,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水面,泛起不少涟漪。
![]()
说实话,这件小事放大了两件更重要的事。一个是公众对“明星”与“普通人”的期待差距;另一个是配角演员的经济与心理现实。我见过太多台前幕后的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不是空话,但付出和回报往往并不同步。黄建东能主持、能写歌、还能演出,技能多元,但曝光和片酬并没有像主角那样稳定到位。花17,000买手机,这件事本身并不复杂,问题在于公众把它读成了“入不敷出”的标签——于是笑点和嘲讽就来了。
![]()
![]()
我对这种“拿私事当新闻”的操作有点反感。明星也好,演员也罢,本来就是普通人在舞台上放大了一些面向。看黄建东说要靠腐乳拌饭过半年,我既觉得他幽默,也感到一丝心疼。他不是在炫富,也不是在卖惨,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大家互动,顺带把职业压力说出来。公众人物要示范,没错;但社会也该给努力过的人更多宽容。要怪,就怪职业体制没有把“绿叶”养成能长期呼吸的土壤。
![]()
在社交平台上,评论分成几类:一类是“靠着扶手就要被批评”的同情派;一类是“公众人物要有公众责任”的指责派;还有一类是“夸他多才多艺,别太苛刻”的支持派。看到这些,我愿意相信大部分人其实并不想恶意,更多是用既有的期待去判断一个瞬间。那瞬间里,黄建东既像普通通勤的大叔,也像舞台下的艺人,两者身份纠缠,容易让人情绪波动。
![]()
写到这儿,我想说:演艺圈不该只有主角的故事,绿叶的生活同样值得被理解。黄建东的那句“不是一个明星,只是一个热爱表演的人”,很真实,也很可贵。你怎么看这件事?是我们对公众人物的期待太苛刻,还是黄建东在公众场合该更注意形象?欢迎留言讨论,你是站同情、指责,还是中立旁观?我想看看大家的想法。
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