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韩国济州岛的三星杯赛场,申真谞执黑面对廖元赫时,执念与不甘在棋盘上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当白棋第244手落下,他盯着棋盘上零星的劫材,突然想起四年前同样在此地,廖元赫逆转他时眼中闪烁的锐光。这一败,不仅终结了他冲击第九冠的希望,更将他推向了职业生涯最孤独的十字路口。
![]()
宿敌重逢:AI时代的“旧伤”与“新痛”
申真谞与廖元赫的交锋史,堪称AI时代围棋对抗的缩影。两人自2019年首次在三星杯相遇,到2025年济州岛的生死战,至少有10次,申真谞8胜2负。11月11日的对局中,廖元赫以“七杀”之名在野狐围棋磨砺出的杀伐之气,竟在实战中化作精准的厚势压迫。申真谞的布局虽如AI般缜密,却在右上角的战斗中因一招“小尖”的犹豫,被对方抓住破绽。当读秒声逼近时,他试图通过劫争翻盘,却因劫材不足而崩盘——这让他想起LG杯决赛前夜,中国棋协那句“拒绝参赛即放弃话语权”的警告。
围甲之殇:被规则撕裂的练兵场
当中国围棋协会宣布“围甲拒绝韩国外援”时,申真谞的训练日志上多了一行潦草的字迹:“失去试剑石,何谈锋芒?”作为韩国棋坛唯一能在围甲保持60%胜率的棋手,他曾视中国联赛为磨刀石。2023年农心杯前,他正是在围甲中击败连笑、芈昱廷等顶尖棋手,才练就了“半目生死局”的嗅觉。而如今,他只能在韩国国内联赛中与金志锡、姜东润等老将对弈,这些对手的棋风如同AI定式般固化,无法激发出他突破性的创造力。
LG杯余震:规则博弈下的心理围城
LG杯决赛的阴影始终萦绕。当柯洁因“提子争议”被判负时,申真谞在休息室目睹了中国棋迷的愤怒。他深知,这场风波不仅是中韩棋坛的对抗,更是规则话语权的争夺。此后,韩国棋院在规则制定上愈发激进,而申真谞的棋风也悄然改变——他开始刻意模仿中国棋手的“AI化”布局,甚至在农心杯决赛中,用申工智能式的“星小目+高挂”组合拳击溃丁浩。但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策略,反而让他陷入更深的自我怀疑:“当围棋变成算法博弈,人类棋手的尊严何在?”
![]()
孤军奋战:数据洪流中的棋道追寻
2025年的申真谞,活成了围棋界的“独行侠”。他每天10小时的训练中,6小时用于复盘自己与AI的对局,3小时研究中国新锐棋手的“野狐棋谱”,剩下1小时则是对抗人类棋手的直觉训练。在三星杯前的封闭集训中,他甚至要求教练模拟廖元赫的“七杀”棋风,用AI生成1000种变招。然而,当真正面对廖元赫时,他发现自己精心准备的布局,竟被对方以“半路出家”的野狐风格轻易破解——这让他想起柯洁在LG杯上的那句:“AI能算尽万法,却算不透人心。”
破局之路:在绝境中寻找新生
11月15日,当丁浩在另一场半决赛中击败金志锡,申真谞站在济州岛的观战席上,第一次感受到“旁观者”的清醒。他注意到廖元赫的官子计算虽精妙,却缺乏李昌镐式的“厚势转化”;丁浩的厚味布局虽稳健,但面对AI新定式时仍显生硬。这些观察让他豁然开朗:或许真正的突破不在于击败中国棋手,而在于超越自我设定的“AI棋手”身份。次日,他在社交媒体写下:“围棋是人类的艺术,不是数据的奴隶。”
![]()
结语:棋盘之外的棋局
申真谞的困境,折射出AI时代围棋的深层矛盾:当技术将棋手推向极致效率,人类独有的直觉与创造力是否正在消亡?他的故事,既是个人的悲歌,也是整个棋坛的警钟。或许正如日本棋圣藤泽秀行所言:“真正的棋道,不在胜负,而在探寻未知的勇气。”对于申真谞而言,三星杯的失利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定义棋道的起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