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于,你怎么又在院子里做俯卧撑啊?小心别把胳膊累坏了!”暮春的一天,68岁的于大爷穿着运动服,在小区花坛边一下一下做着俯卧撑。几个邻居见了,打趣着提醒。
他抬头微笑:“年轻那会儿能做五六十个,退休这些年怕肌肉退化,就锻炼维持下。”说着,额头冒了汗。做了二十个,不由得大喘气。
“你一次要做多少才算好?”邻居问。于大爷皱眉:“咳,这个到底有没有标准?我也犯嘀咕,做多做少到底对健康有没有差别?”
![]()
看似简单的俯卧撑,背后却大有学问。难怪身边很多人搞不懂:六七十岁的男性,到底一次做多少俯卧撑,才算身体好?做得越多越好吗?而做错了,是否还会带来意外风险?
或许你也和于大爷一样好奇。今天,我们就用权威数据和实测案例,解答这个关乎中老年健康的重要问题。结尾还会告诉你,如何科学安排锻炼次数,帮你既强身健体,又避免运动伤害。
俯卧撑,在许多人心中是“检验男性身体素质”的标准动作。有人认为一次做得越多,说明身体越棒,其实并非如此。哈佛医学院2022年一项针对中老年人的研究发现:
60-75岁男性,每次完成15-25个标准俯卧撑,心肺与肌肉耐力普遍优于同龄人。
![]()
如果单次能完成30个以上,虽然看似强,但关节、肩袖损伤、心脑负荷增加的风险明显提升。
对此,北京协和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周颖提醒:年过六旬,肌肉力量和骨密度普遍下降,运动方式和负荷应循序渐进。
一次能做20个标准俯卧撑,代表上肢、核心、心肺功能维持在理想水平——远比一味“拼数量”科学得多。
俯卧撑并不是“多多益善”的项目,一次适量、动作标准、坚持规律,才是评判年龄段身体健康的主要标准。盲目追求数量,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研究显示,对六七十岁男性而言,每周做3~4组,每组15~25个标准俯卧撑,连续坚持8周后,身体常见出现这些积极变化:
肌肉力量提升:哈佛大学运动医学部数据显示,8周内上肢肌肉力量平均提升约19%,骨密度明显增加;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和跌倒风险有良好作用。
心肺耐力增强:多项随访数据显示,每组持续完成20个以上俯卧撑的中老年人,肺活量提升10%,早晨起床后头晕、心慌等症状显著减少。
血糖血脂改善:中华医学会2023年临床资料显示,坚持俯卧撑锻炼后,空腹血糖下降6.2%~11.4%,总胆固醇降低8.7%,部分糖尿病、高脂血症老人通过锻炼控制指标更加平稳。
睡眠质量、情绪改善:规律进行中小强度力量训练的中老年人,深度睡眠时长延长20~30分钟,抑郁、焦虑发生率下降21.3%(数据源自2022年国内RCT随机对照实验)。
行动能力提升:完成20个以上标准俯卧撑的老人,6分钟步行距离、上下楼梯能力明显优于同龄人(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
不过,很多人在追求数量时忽视了风险。
一些60岁以上男性“咬牙硬撑”,一次做到30个甚至50个,反而诱发高血压急性发作、肩部肱骨损伤、手腕拉伤等问题,医院骨科、心内科此类急诊案例并不少见。
![]()
评估身体状况:有高血压、心脏病、骨关节炎者,锻炼前务必先做专业评估;动作要标准:手距略宽于肩,背部挺直,下压幅度足够再撑起;避免塌腰或耸肩。
练习量控制:推荐每次15-25个为宜,体能较差者可跪姿、斜板式代替,“做满为止”绝不可取;每周累计3-4次,每次2-4组循序渐进。
注意恢复休息:组间间隔2~4分钟,锻炼当日充分拉伸手臂和肩部肌肉,促进恢复。
![]()
警惕异常反应:如突发心慌胸闷、关节刺痛,立即停止锻炼,及时就医;结合有氧锻炼:建议搭配快走、慢跑、游泳等全身运动,提升整体心肺耐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