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郭春雨
/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济南正以“职教强市”战略为引领,奏响“学子成才、产业赋能、城市提质”的三重交响。职业院校的实训车间里,机械臂精准运转,学子们专注调试设备;企业合作现场,校企专家共研课程,订单培养协议纷至沓来——这些鲜活场景,共同勾勒出济南职业教育“升学有通道、就业有底气”的高质量发展图景。
“双向出彩”已成为济南职教领域的常态。近年来,济南锚定“服务产业升级、成就学子梦想”核心目标,以“中-高-本”贯通培养为骨架,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为双翼,构建起覆盖全链条、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诠释着“职教兴则产业兴,人才强则城市强”的时代内涵。
![]()
中职筑基强技能 升学就业双出彩
走进章丘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区,仿佛置身现代化工厂:工业机器人实训室里,机械臂精准完成零件抓取、组装的全流程;新能源汽修车间内,学生围着最新款电动汽车拆解电池模组,老师手持检测仪实时讲解故障排查逻辑;电气安装与维修实训区,线路连接的“毫米级误差”要求被醒目地贴在操作台上——6大实训中心、28个专业实训室,构成了学生“从课堂到岗位”的实践舞台。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让想升学的学生能圆梦本科,想就业的学生能掌握真技术。”学校党委书记窦书平的话,道出了该校“双轨并行”的办学思路。
打通中职生升学通道,源于学校对济南贯通培养体系的深度融入。目前,章丘中职已与济南职业学院、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共建“3+2”专班,与山东科技大学等本科院校建立升学对接机制,构建起“中职打基础、高职强技能、本科提层次”的课程链。针对贯通培养,学校还专门组建名师团队,对接本科院校课程标准,确保学生“无缝衔接”。
![]()
章丘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区里,学生在实践操作
而在就业端,章丘中等职业学校的产教融合实践更是独树一帜。智慧工厂里,学生生产的精密零件直接供应给本地机械企业;无人机研发中心与章丘农业部门合作,开展农田植保、测绘实训;电气研发中心研发的低压电器配件,已实现批量生产——这三个案例,全部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成为职业院校“教学即生产、实训即岗位”的标杆。
“以前总觉得中职生‘天花板’低,没想到既能考上本科,没毕业就被企业预定!”17 岁的小铭戴着护目镜,手指在章丘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智慧工厂的操作面板上快速敲击,半小时后,一个高精度的铝合金零件从机床中取出 —— 这个被企业评为“合格产品”的作品,既是他的实训作业,也是未来就业的 “敲门砖”。
目前,章丘中等职业学校已与中国重汽、浪潮集团等23家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技师每月进校授课不少于8课时,学生每年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实训平均达120学时,“企业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教什么技能”的办学模式,让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8%以上,专业对口率超85%。
![]()
章丘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区里,学生在实践操作
贯通培养提层次 校企共育“产业新人”
如果说章丘中职为学子搭建了“中职起步”的阶梯,那么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则通过“高职-本科”贯通、深度产教融合,为学生打开了“技能+学历”的上升通道。作为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其轨道交通、智能技术专业的育人模式,被教育部在全国推广。
走进该校的小米人工智能物联网实训室,一幅“校企协同”的图景扑面而来:学生们围绕智能家居场景,调试语音控制模块、优化安防系统算法;旁边的互动体验中心里,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工程师正在讲解产品研发流程——这是山东省首个“新一代智能技术产教融合项目”,由济南工程职院与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万腾云齐公司联合打造。
![]()
学生参与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产品测试等项目
“我们不是简单建个实训室,而是把企业的真实项目、技术标准、人才需求直接‘搬进’校园。”项目负责人介绍,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了多门课程,企业专家每周驻校授课,学生可参与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产品测试、运维等项目。
而在轨道交通领域,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育人模式更是破解了行业痛点。随着“交通强国”战略推进,智慧城轨技术快速迭代,但传统培养模式存在“学的用不上、用的没学好”的问题。为此,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济南地铁集团,创新推出“适配新业态、历练多岗位、保障双供给”育人模式。
“以前只教单一岗位操作,学生毕业面对自动驾驶、智能调度时手足无措。”轨道交通学院党总支书记刘燕坦言,学校重构了课程体系: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电技术等核心课程,新增智能化技术应用、数据处理、自动驾驶控制等模块,还融入创新思维课程,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记者在现场看到,学校打造了“虚拟+实景”双平台:校内建成1:1还原的地铁车站、控制中心,可开展信号调试、应急疏散模拟,学生在学校就可以“直接上岗”。不仅如此,学校与济南、青岛、宁波等地地铁共建8个实习基地,学生可轮岗参与车站运营、车辆检修等真实岗位。此外,学校还与济南地铁、青岛地铁等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近5年培养1000余名订单毕业生,毕业生的表现也收获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
学生在学校打造的“虚拟+实景”双平台模拟操作
体系贯通强根基 双轮驱动谱新篇
章丘中等职业学校与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成功实践,是济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济南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为核心,打出“贯通培养、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组合拳,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在贯通培养“扩容提质”上,济南的步伐持续加快:2025年,中职与高职“3+2”合作院校从2024年的14所增至17所,专业从46个增至48个;中高职联办五年制专业达70个,较上年新增5个,招生计划增加360人;中职与本科“3+4”专业从1个增至3个,招生人数从40人跃升至104人;高职与本科“3+2”专业达27个,覆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12个重点产业领域。
硬核数据见证发展实效:2025年全市中职层次贯通培养招生占比达48.7%,春季高考本科上线2279人、上线率33.38%,高职与本科“3+2”贯通培养计划突破千人大关。
![]()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操作
职普融通的推进,则让职业教育吸引力显著提升。2025年,济南传媒学校、济南理工学校等3所公办中职新增综合高中班,另有3所中职扩增计划,全市中职综合高中班计划达1910人,较上年增加820人,满足了学生“既学技能又能考普高”的需求。“选择中职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另一条‘升学快车道’。”一位学生家长说。
产教融合的“深度绑定”,则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作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济南已牵头组建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1个、省级产教联合体7个,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达97个。全市职业院校开设364个专业,工科类专业占贯通培养专业的65%以上,与济南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高度匹配。目前,济南市的职业院校已与浪潮、中国重汽、比亚迪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年均为区域产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2万人以上,全市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70%的一线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真正实现“产业需要什么人才,职教就培养什么人才”。融入强省会战略,济南的职教发展不是追求“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目前济南联动泰安、淄博等6地市,组建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目前布局建设有24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6大专业中心、14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与技术攻关平台。
![]()
职业教育,紧紧对接行业最先进的发展
师资与质量的“双提升”,为职教发展注入底气,也让技能竞赛成果丰硕。济南职业院校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表现亮眼,仅济南职业学院就斩获2金,全市累计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超百项,技能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从章丘中职的“400人本科梦”到济南工程职院的“订单式培养”,从贯通培养的“体系化构建”到产教融合的“深度赋能”,济南职业教育正以“升学有通道、就业有底气”的生动实践,改写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未来,随着投资26.4亿元、占地410亩的山东(济南)智能仿真实训基地的建成投用,济南职业教育还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座城市正用实际行动证明:职业教育不是“备胎”,而是“赛道”;职教学子不仅能掌握一技之长,更能通过努力实现人生的“逆袭与超越”。(通讯员韩玉莹 赵照)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