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约不断推进东翼部署,俄乌战局持续僵持,西方制裁步步紧逼,俄罗斯当前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谓严峻复杂。
2. 一方面,普京在第十一届中俄党际交流会期间专门致送贺信,高度评价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配合;另一方面,国际舆论频繁猜测中俄是否将迈向正式同盟关系,而朝鲜因被指派兵参战,也被部分媒体称为莫斯科最坚定的战友。
3.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俄罗斯早已清晰界定其真正意义上的“盟友”范畴——中国不在其中,即便提供军事支持的朝鲜也未获得这一定位。事实上,这一立场早在拉夫罗夫接受外媒采访时便已坦率阐明。
![]()
4. 务实合作赋能多极化
5. 中俄之间的高频互动始终牵动全球目光,尤其在第十一届中俄政党对话机制召开之际,普京亲笔贺信再度引发广泛解读。
6. 他在信中明确指出,俄中在全球治理中的紧密协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也为世界多极化进程注入关键动力。
7. 双方政党的沟通已从中央层级延伸至地方治理实践,定期开展治国理政经验分享,并共同发起多项社会政治倡议,合作深度与广度逐年提升。
![]()
8. 尽管外界屡次炒作“中俄结盟论”,但双方始终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基本方针不动摇。
9. 拉夫罗夫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俄中之间不存在主从关系或依附结构,两国合作始终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这一原则从未改变。
10. 2025年11月初,中俄总理举行第三十次定期会晤,期间同步召开投资合作委员会、人文合作委员会等多场配套会议,形成覆盖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系统性协作框架。
11. 值得关注的是,两国在北极地区的合作正迈向新阶段,逐步构建起涵盖安全保障、资源开发与区域治理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
![]()
12. 2025年10月13日,由宁波舟山港启航的“伊斯坦布尔桥”号货轮,满载超过一千个标准集装箱,经由北极航道航行约二十天后顺利抵达英国弗利克斯托港,标志着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速航线正式投入运营。
13. 这一里程碑式的通航成果,是中俄在极地航运安全、冰区导航技术突破等领域深度协同的结果,也成为“结伴而不结盟”合作范式的生动体现。
14. 中国持续稳定进口俄罗斯能源资源,俄罗斯则在联合国及其他多边场合坚定支持中国的正当权益主张,这种非军事绑定的伙伴关系反而促成了双边贸易额屡创新高。
15. 那么问题随之而来:被外界普遍视为“亲密战友”的朝鲜,为何仍未被俄罗斯承认为盟友?
![]()
16. 无同盟之名的利益契合
17. 2025年4月,朝中社发布消息确认,朝鲜武装力量依据《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参与了俄罗斯库尔斯克方向的军事行动,在收复失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8. 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向总统汇报战况时,特别提及朝鲜部队的战术贡献,与此同时,俄罗斯向朝鲜提供了燃油、粮食补给以及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技术支持。
![]()
19. 尽管存在实质性的军事协作,但克里姆林宫官方始终未将朝俄关系定性为军事同盟。
20. 实际上,双方的合作更接近于基于现实需求的战略互惠:朝鲜可输出人力与弹药资源缓解战场压力,俄罗斯则以能源和技术作为回报,这种安排并未包含共同防御义务或联合出兵机制,表明俄方有意避免陷入朝鲜半岛的地缘困局。
21. 事实上,关于谁才是俄罗斯真正的“盟友”,拉夫罗夫曾在接受意大利《晚邮报》专访时直言不讳地指出:俄罗斯的盟友是它的陆军、海军和空天军。
![]()
22. 大国立足之道:以自身实力筑牢外交根基
23. 这句源自沙皇时代的经典外交表述,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展现出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24.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集安组织)作为俄罗斯主导的地区安全架构,实际表现却难言理想。
25. 2020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期间,亚美尼亚请求集安组织启动集体防卫条款,但俄方以事件未发生在其国土范围内为由拒绝介入。
26. 即便是在2025年初哈萨克斯坦爆发大规模社会动荡时,集安组织派遣了两千五百名维和人员执行任务,但行动范围严格限定于保护关键基础设施与协助恢复秩序,且强调仅为临时措施,绝不干涉内政。
![]()
27. 上述案例充分说明,即便是条约框架内的“兄弟国家”,也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命运与共、行动一致。
28. 相比之下,俄罗斯三军力量在战争中成为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最终屏障。
29. 面对美欧持续不断的武器援助乌克兰及全方位经济封锁,俄罗斯依靠雄厚的军事储备与本土工业体系顶住了多重冲击,同时使多个欧洲国家陷入军备枯竭、能源短缺的被动局面。
30. 拉夫罗夫进一步补充称,俄罗斯的国防工业企业同样是地缘博弈中的“战略盟友”,这一说法凸显军工复合体在国家安全与外交运筹中的核心地位。
![]()
31.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综合国力始终是最根本的发言权来源。
32. 中俄之间“结伴不结盟”的模式,是基于各自发展战略的审慎抉择;俄朝之间的协作,则是在特殊形势下的战术互补。
33. 拉夫罗夫的言论深刻揭示了一个真理:大国崛起之路,终究要依靠自身的硬实力支撑。
34. 这种尊重彼此主权、注重实际效益的合作路径,既保障了各国独立自主的外交空间,也为动荡变革中的世界提供了难得的稳定性,正是当前国际秩序演进中最亟需的积极力量。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