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时分,社区里王阿姨又在厨房忙碌,桌上瓶瓶罐罐的食用油摆成一排。她的女儿一边择菜一边问:“妈,今天用哪种油炒菜呀?”
阿姨笑着说:“当然用花生油了,香!”小孙子却一旁插话:“新闻说有的油会伤身体,咱家会不会吃错了?”
这样的问题,想必每个家庭都曾纠结。花生油、菜籽油、调和油、玉米油……哪种油才是“健康油”?哪种油其实并不适合天天用?
有人说“花生油多吃反倒危险”,也有人说“植物油咋会有问题”,关于食用油的健康风险,家家都有自己的“真理”。
![]()
那么,哪种油对身体“最”不健康?真的是花生油吗?你每天用的油,或许正是不被推荐的那一种。尤其是下面提到的第2类油,很多人忽视风险,现在开始注意还不晚。
很多人以为,“植物油都比动物油健康”,但真相并没那么简单。花生油、调和油、棕榈油,每一种油的脂肪酸组成都不一样,对身体的影响差异很大。
权威营养学会指出,长期高温烹调下的某些油脂,确实会生成有害物质,而过度摄入某几类油,还会增加心血管及慢
![]()
比如,花生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比约45%,多不饱和脂肪酸约35%,油烟低,口感香,但如果储存不当,容易滋生黄曲霉素,成为致癌风险源。同时,很多廉价的“调和油”、“部分植物起酥油”,含有较高比例的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
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居民摄入油脂总量超标,而劣质油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已成为新的健康威胁。
另据《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刊发的研究,“饱和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呈正相关,尤其是长期摄入棕榈油、起酥油等精炼油的群体,疾病风险高出普通人15%-22%。”即使是市场上常见的调和油,一旦成分标明“植脂末、氢化植物油”,它的健康隐患就需警惕。
![]()
其实,真正被权威机构建议“尽量少用”的,不是花生油本身,而是下面这两类油:
“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起酥油)”。这种油多用于糕点、糖果、速食面中,高温处理后会大量生成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进入体内,会增加胆固醇水平,使动脉血管加速硬化。
调查显示,平均每天仅2g反式脂肪酸的长期摄入,就足以使心脏病风险上升20%。世界卫生组织更是明确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反式脂肪酸应低于总能量的1%。
“棕榈油”。它被大量用作廉价食品的炸制基础油,广泛存在于薯片、方便面、速冻食品中。棕榈油的饱和脂肪酸高达44%,远高于花生油、橄榄油和菜籽油。
长期摄入,会促进“坏胆固醇”(LDL)升高,增加心梗、卒中风险。一项覆盖3万人、长达8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棕榈油摄入量高者,罹患冠心病风险比普通油摄入组增加了17.5%。
![]()
你或许没注意到,“调和油”标签不规范、来源复杂,如含有不明比例的氢化植物油或棕榈油,同样需警惕。
到底怎么选油、怎么用油才能健康又美味?专家建议:
优选单一成分、明确标示的油。比如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这些“身份清晰”的油脂。花生油不超量、不重复油炸、密封储存避免黄曲霉素风险,依然是较好的选择。
远离“氢化植物油”和棕榈油”。特别是食品标签有“植物奶油、植脂末、氢化”字样的,少买少吃。烘焙零食、油炸速食里这种油很多,应控制食用频次。
![]()
注意家庭炒菜用油量和烹调方式。成年人每日油脂建议不超过25g-30g(约二平勺),采用蒸、煮、炖、拌等低温方式,可减少油脂被氧化、分解的风险。少用高温爆炒、多油煎炸,能显著降低慢病负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