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天,CART射电望远镜理应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最后一台重要的设备到达阿根廷港口,安装计划精确到小时,但是因为“手续不全”,这个计划被迫中止。不只是设备、工期的停滞,中阿科技合作的信任也遭到了一记冷枪。
这个项目框架已经确定:由阿方提供场地和配套,由中方负责技术、设备和集成,写入官方文件,承载战略意义,被看作南半球天文观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期申报和审核都比较顺利,节点发运、人员到位、联调也在进行中,但是被卡在了最后的一公里。
![]()
关键部件到港之后,阿方要求重新走国防审查程序,称设备敏感,导致清关受阻、工程停工。项目组跑来跑去,科技、外交、海关都参与其中,但是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原定于2026年完成,如今已变成未知数,被迫等待的焦急在海上可以感受到。最让人感到失望的是变化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程序和审批都已经结束,但是规则却临时修改了。
米莱总统赴美闭门会谈回国后,阿根廷连续出台新规定,直接对国防、科技以及外资审查进行限制,把射电、航天设备列入敏感名单,进口必须经过国防部门批准。新规一出台就堵住中方设备。虽然官方没有承认因果关系,但是时间上的先后以及政策的方向已经摆在了那里,联想也很难避免。
这一波操作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拉美近几年的“科技去中国化”趋势:美国频繁拉帮结派设限,意图减缓甚至阻断中拉高科技合作。阿根廷债务压力大、经济不稳定,外部援助成了救命绳,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敏感设备从严审”来放出姿态、争取支持并不新鲜,只不过代价一般都不小。
![]()
科研方面首当其冲,中阿在卫星遥感、天文观测等领域的多年积累取得了丰硕成果。CART本该是升级版标志物,却成了停摆样本:工期延误、供应链重新安排、团队信心受挫,最严重的是信誉受损。科研合作讲连续性,一旦“说停就停”,伙伴必然提高风险溢价、加入保留条款甚至另寻方案,“程序需要”不能弥补裂痕。
更实际的是在经贸方面。中国是阿重要的贸易伙伴,农产品、能源、矿产往来频繁。科技合作影响信任并促进市场发展;如果留下“协议可以随时更改”的印象,资金就会更加谨慎,企业也会更加观望,风险定价会上涨。资本和科研最怕不确定性。
![]()
中方立场十分清晰: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不是谁的后院,中拉合作不针对第三国,也不会受到第三国的影响。做朋友要平等地互惠互利,做项目要依靠契约和专业能力;外部的压力如果动不动就扭曲方向,那就不是合作,而是对双方的侮辱。
阿根廷的选择并不是拉美地区普遍的态度:巴西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方面与中国走得越来越近,务实为先;委内瑞拉恢复能源贸易;智利扩大对华锂资源渠道,推动升级。更多的国家强调独立和多元,重实效轻表演。在世界大变局之下,更应该把自身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
窗口还在,补救还有机会:既然规则已经改变,那就拿出透明的程序以及可以执行的时间表,确定节点和说明;该审核就审核,但是不能无限期拖延;该沟通就沟通,防止一线团队做无用功。把项目从政治的阴影中拉回到专业的轨道上,是对科研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信誉最好的保护。
现代科技项目本质上就是跨区域的知识、设备和人才交流,其核心就是信任。最大的代价就是缺乏信任。可以选伙伴,但是不能把可信度当作可有可无;选边站换来一阵掌声,选对路带来十年增长。把科技合作当成做事的工地,而不是讲立场的舞台。阿根廷还有机会把车从紧急停车带开回主路,中阿合作也有韧性不会因为一时的波动而失去方向。关键是看谁先把实话讲出来,把事情办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