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甘协同,共促高质量发展。记者从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甘肃兰州围绕“五河三灌两山区”,集中建设高原夏菜优势产区,逐步形成了不同梯度、错峰上市、多元并进的产业总体布局和“集西北、卖全国、供亚洲”的产销格局。天津市则聚焦高原夏菜产业“大而不强、聚而不优”的瓶颈制约,强化以规划编制为先导、以品种引进为突破,以品牌品质为核心的“三项支撑”,统筹帮扶资金与资源,在榆中、皋兰、永登3县共建智慧工厂化育苗和标准化种植基地,精心打造兰州高原夏菜产业集群。2024年全市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99.79万亩,产量228.47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14亿元。
构建五链融合,推动多元联动
本市协助当地编制《兰州市高原夏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2030年)》,突出绿色标准化种植、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品牌整合提升等重点任务,明确“五链融合”发展路径;推动形成“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合作社协同+农户参与”的多元联动机制,整合资金资源、引导科技人才下沉,实现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高效配置,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在规划引领下,种苗合格率提升30%,亩均产量提高300公斤,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99万亩,产量达到22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14亿元,外销量达到60%以上。
构建三大体系,破解发展瓶颈
天津市与兰州市建立“东西部协作资金+市级专项资金”保障体系,统筹投入资金1706万元,推动基地核心设施落地。通过高标准建设智能育苗系统、环控系统等智慧装备,推动种苗培育从“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转型。基地年育优质种苗超2300万株,辐射3700亩以上标准化种植,种苗成活率从70%升至95%,解决优质种苗短缺问题。通过建立“技能提升+稳定就业+收入增长”技能培训体系,70余名务工农户实现从“田间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人均月工资达3500元,务工收入提升30%。依托市级供应链平台,将标准化蔬菜纳入“源头采购—中心仓分拣—同城配送”全链条品控,销售高原夏菜超100多万吨,销售额达25亿元。通过搭建“观光-体验-消费-学习”的完整链条,建立农文旅融合发展体系。推动设施农业与景区深度嫁接,吸引15万人次参与农事劳作、选购新鲜蔬果、了解智慧农业。利用古梨园旅游资源,开发“蔬菜采摘+梨园观光”融合业态,实现三产融合、双向赋能,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释放产业集群更大效能。
构建多道防线,确保质量安全
针对违法使用禁限用农药、常规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双方一方面持续加强芹菜、豇豆、萝卜、辣椒等重点品种农残传统治理,遏制禁限用农药违法使用、常规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另一方面,依靠技术进步破解难题,推动胶体金速测新技术普及应用,设立4个基层胶体金速测新技术推广试点,年内每个试点分别完成胶体金速测100批次,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隐患,制定监管措施。此外,建立市、县主要种植品种农残快速筛查联动机制,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高原夏菜质量安全。
(津云新闻记者 田巧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